中国光伏行业整合基金讨论面临多重障碍,产能过剩问题待解

中国光伏行业正面临激烈的价格战和产能过剩问题,专家和行业组织正在探讨解决方案。摩根大通在8月8日的报告中提到,16家多晶硅生产商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正在讨论成立行业整合基金,但该计划仍面临关键障碍,包括国有银行和相关部门尚未同意提供贷款、产能价格确定、整合方内部产能淘汰数量未统一等问题。

如果到2025年9-10月,16家多晶硅企业仍无法达成一致,监管机构可能强制关停能效较低的产能,选择标准基于能耗效率,提议关停单位耗电量超过61千瓦时/公斤多晶硅的产能。即便这样,行业产能依然会供过于求。

摩根大通认为,单靠A或B方案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未来都需要配套的产量控制机制。政策是否能形成统一、长期的产量控制机制,以及淘汰产能的力度能否超出预期,将是未来的关键。

自6月30日以来,A股光伏指数已反弹超过10%,短期内,行业将继续在“政策刺激—政策落空”的循环中震荡波动。多晶硅价格虽短暂上涨,但产能过剩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现货价格存在回调风险。

整合基金讨论面临多重障碍

《人民日报》点名光伏是“反内卷”的重点行业,被视为高层传递出的强烈政策信号。中国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过去近一年陷入激烈价格战,平均售价长期低于现金生产成本,企业普遍亏损。

摩根大通指出,目前行业内部和政府相关部门正在讨论两种方案:

方案 内容
方案A 多晶硅行业整合基金,由行业头部多晶硅企业出资建立,用来收购并淘汰中小企业的一部分产能。完成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发放生产配额,以平衡供需关系。
方案B 强制淘汰低能效多晶硅产能,监管部门可能强制要求关闭部分产能,关停标准基于能耗水平,提议关闭耗电量超过61千瓦时/公斤的产能。

市场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给出了光伏产业链四大核心环节的目标价格水平,其中多晶硅为44元/公斤,硅片(210×210mm)为1.93元/片,TOPCon电池片为0.342元/瓦,光伏组件为0.746元/瓦。目前,只有多晶硅价格短期回升至目标水平,从35元/公斤反弹至44元/公斤。

摩根大通指出,政府开始关注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这让市场情绪和对政策干预的预期有所改善。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努力缺乏统一协调。例如,市场预期反垄断法将被执行,这推动多晶硅价格从约35元/公斤涨到44元/公斤。但目前缺乏一个有权威的机构来管控产量。2025年8月,多晶硅产量正在增加,这会进一步推高库存,并可能压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