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选举失败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前途岌岌可危。
在最近的参议院选举中,他所领导的自民党联盟遭受了重大打击,失去了对参议院的主导权。然而,根据CCTV国际时讯的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表达了他继续执政的意愿。他表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国家的责任,以及作为国会最大党的职责,我将继续履行我的职责。”
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选民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他们开始转向民粹主义的小党派。这次选举的失败,使得外界普遍预测,石破茂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日本“旋转门”首相名单上的新成员,他的首相任期可能不会超过一年。
面对党内日益增长的辞职压力,石破茂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他所说的“紧迫问题”上,其中最紧迫的就是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他将这次谈判视为避免美国对日本施加惩罚性关税的关键,试图以此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留任时间。这一策略是否有效,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就会揭晓。
对石破茂来说,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是他目前用来“续命”的最重要理由。据报道,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将于下周一开始访问美国,进行贸易谈判,以期在关税问题上取得进展。
谈判的核心问题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关税,这个问题对日本的支柱产业——汽车业的利润造成了严重影响。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在16日表示,将从8月1日起对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面对这一威胁,石破茂相对中立的回应已在自民党内部引起了不满。
东洋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政治问题专家Katsuyuki Yakushiji表示,8月将是决定石破茂命运的关键月份。他指出:“如果到那时石破茂未能拿出任何具体成果,要求他辞职的呼声可能会越来越大。”
历史似乎正在重演,过去的先例对石破茂极为不利。过去三位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的自民党首相,都在两个月内黯然下台。其中就包括安倍晋三在2007年首次担任首相时的经历。
当时,安倍晋三在7月选举失败后,试图在8月改组内阁以挽回颓势,但最终在9月辞职。巧合的是,18年前,石破茂正是党内最严厉的批评者之一,他当时曾向安倍施压,要求其若无理由留任就应主动辞职。周一,当被媒体问及此事时,石破茂承认自己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言论。
日本预见(Japan Foresight)的创始人Tobias Harris分析称,日本政坛“看起来已经陷入了一场政治危机”,并且没有反对党愿意与石破茂组建联合政府。他补充说:“未来一两天,我们就能看到党内反对者能否聚集足够的力量将他赶下台,但这种局面无法持续下去。”
这次选举的失败,不仅暴露了石破茂个人的领导力危机,更是执政的自民党深层次的“品牌危机”。正如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日本与亚洲贸易主管、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谈判代表David Boling所言:“自民党是一个疲态尽显的政党,存在品牌问题。坦率地说,许多日本选民认为它是一个由脱离现实的老年男性组成的政党。”
选举结果表明,选民正在寻求改变。尽管主要反对党立宪民主党承诺解决消费税问题,但许多年轻选民选择了国民民主党,后者承诺为劳动年龄人口提供更多实际收入。同时,一些保守派选民则转向了高举“日本第一”旗帜的参政党。
石破茂是自民党的选择,却非多数民众的选择。选民们希望削减消费税以缓解通胀带来的痛苦,而这正是现任政府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随着石破茂的地位动摇,谁将成为其继任者已成为焦点。Tobias Harris认为,一位成功的接班人需要具备四个关键特质:赢回右翼选民、吸引年轻群体、能在谈判桌上与特朗普抗衡,以及重建一个能赢得选举的执政联盟。
党内一些熟悉的面孔,如前首相岸田文雄和在去年党内竞争中输给石破茂的政策鹰派高市早苗,被认为难以满足所有条件。外界普遍认为,他们的回归更像是向后看,高市早苗的上台甚至可能被视为“安倍经济学II”,而非前进。
欧亚集团的David Boling建议,自民党应将目光投向更年轻的政治人物,例如保守派的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或是通过迅速行动帮助稳定米价而被称为“大米大臣”的小泉进次郎。
Boling认为,小泉进次郎不仅自身表现出色,还继承了其父——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改革派形象。25年前,正是小泉纯一郎这位党内特立独行者帮助自民党重塑了品牌。如今,自民党再次迫切需要一场品牌革新。
“我认为这个新品牌需要一张更年轻的面孔。是小林?还是小泉?”Boling表示,“我认为小泉的可能性比小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