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目光都聚焦於6月1日的關稅截止日期和特朗普與歐盟的“貿易對決”時,一個不顯眼但可能帶來重大影響的法律事件正在悄然發生。

高盛的分析師Alec Phillips在其最新的報告中指出,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將在未來幾周內對一項初步禁令動議做出裁決,這項禁令有可能廢除特朗普在4月2日宣佈的關稅。儘管法院批准初步禁令的可能性不大,但這仍是市場普遍忽視的一個潛在的積極風險。

據報導,這項裁決可能在本月底前生效。這也意味着,一旦法院批准禁令,已經實施的10%全面關稅和暫緩的對等關稅都將被停止,美國與歐盟、日本、印度等國家正在進行的緊張談判也將面臨重新調整。

這場法律挑戰的核心問題是特朗普利用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全球關稅的權力。今年4月,特朗普宣佈對全球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礎關稅,並對他認爲的“不良行爲者”國家徵收更高的稅率。

這種“自我傷害”的關稅政策引起了美國國內企業的強烈不滿。很快,V.O.S. Selections葡萄酒進口公司等五家小企業向國際貿易法院提起訴訟,聲稱總統無權繞過國會徵收這些關稅。原告主要由保守派憲法權利組織Liberty Justice Center代表。

原告律師Jeffrey Schwab表示,“我們認爲IEEPA根本不授權總統發佈或徵收關稅”,即使該法允許徵收關稅,也不清楚它是否允許如此廣泛的關稅措施,因爲這些措施並非針對特定事件或國際發展。

這一立場得到了包括前共和黨參議員John Danforth、George Allen、Chuck Hagel以及前司法部長Michael Mukasey等多位共和黨重量級人物的公開支持,他們共同提交了法庭之友陳述,強調這是一場關於“行政權是否可以奪走國會財政權”的根本性憲政問題。

該意見書指出:

自共和國成立以來,徵收關稅的權力——如同徵稅的權力——完全屬於國會。這不是形式問題。這個國家誕生於“沒有代表就不納稅”的口號,這意味着徵稅、籌集收入和塑造公衆經濟義務的權力必須掌握在人民選舉的代表手中。

Danforth將此案描述爲“自美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涉及到權力集中問題以及美國開國元勳詹姆斯·麥迪遜試圖將權力分散到政府各個部門的理念。

這個鮮爲人知的曼哈頓法院對全國範圍內的關稅和貿易爭端擁有管轄權,但其運作大多默默無聞,很少在主要出版物中被提及,甚至大多數律師都不熟悉它的存在。

“大多數律師從法學院畢業時都不知道有這個機構,”Barnes, Richardson & Colburn LLP的合夥人Lawrence Friedman這樣評論道。

據報道,本案由三位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包括奧巴馬時期的USTR總顧問Timothy Reif、學術風格嚴謹的Gary Katzmann,以及里根時期任命的老牌法官Jane Restani。由於涉及憲法權力分配,這類案件通常會格外謹慎處理。但無論法院最終是否頒佈禁令,其裁決都將爲未來總統使用IEEPA設定重要先例。

如果專家組認定IEEPA確實允許總統徵收關稅,那麼這一結論將迫使法院面對深遠的憲法問題。有媒體指出,如果特朗普在此案中獲勝,這可能會進一步“鼓舞他的貿易政策”。

而如果他敗訴,雖然白宮可能嘗試依賴其他法律手段達成類似目的,但再沒有哪部法律能像IEEPA一樣,爲總統提供如此廣泛、幾近不受限制的權力。這也意味着,一旦法院通過禁令,已實施的10%全面關稅和暫緩的對等關稅將全部被叫停,美國與歐盟、日本、印度等國家正在進行的緊張談判,也將面臨重新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美國大公司仍持觀望態度,尚未加入起訴,部分原因是擔心政治報復。但中小企業因成本壓力更難承受,成爲首波挑戰力量。而更多挑戰可能在未來兩年內陸續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