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盛於7月24日舉辦的一場訪談中,管理220億美元資產的Baupost Group首席執行官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向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約翰·E·沃德朗(John E. Waldron)分享了他對當前市場的看法。
在當前市場估值普遍偏高的環境下,Klarman採取了更加防禦性的策略。他透露,公司目前持有約10%的現金比例,並在投資決策中要求更高的安全邊際。這種謹慎態度源於其對市場週期的深刻理解:“我們知道市場會轉向,但不知道何時轉向或轉向程度如何嚴重。”
儘管整體市場估值高企,但機會依然存在。Klarman透露,公司目前的困境投資敞口約在20%左右,主要集中於一些“非主流的、特殊的信貸產品”,並認爲商業地產領域或將出現更多困境投資機會。
此次對話深入剖析了Klarman的投資哲學、Baupost Group的內部決策流程以及投資心理學的重要性。他強調,成功的投資不僅是尋找價值,更是管理自身與市場的認知偏差,這種根植於風險規避的理念,是其公司成立42年來得以基業長青的基石。他說道:
價值投資本質是防爆雷的完美紀律——巴菲特傳奇不僅在於回報率,更在於永不爆雷的奇蹟。
訪談要點提煉:
• “小巴菲特”Seth Klarman重申價值投資核心原則:安全邊際理念是其42年投資生涯不變的基石。作爲價值投資的堅定擁護者,卡拉曼的核心原則“安全邊際”從未動搖。他解釋稱,“安全邊際”的核心思想是“爲可能犯的錯預留空間”,因爲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以足夠大的折扣買入資產,才能構建起應對意外的緩衝墊。“我們構建投資組合時,始終關注下行保護,”卡拉曼表示。這種保護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包括持有對沖頭寸、保留部分現金以備市場低迷時買入、投資於具有結構性優先權的優先債務工具等。不過,卡拉曼也承認,他對價值投資的理解在不斷演進。
• 面對當前高估值環境,Klarman採取更加謹慎策略,公司目前持有約10%的現金比例;信貸資產仍是Baupost最佳表現領域,當前約佔投資組合20%。
• 當前Baupost的投資組合保持高度平衡:私人投資佔20-24%,信貸投資約20%,股票投資約20%,房地產投資約15%,對沖工具數個百分點,現金約10%;
• Klarman警告私人信貸市場存在脆弱性,商業地產領域或將出現更多困境投資機會。他稱,私人信貸似乎是一個脆弱的領域,在利率上升和債券市場在股市下跌日表現異常的情況下,它還沒有真正經受過考驗。相比之下,他對商業地產領域的前景更加樂觀。“商業地產的困局正在開始鬆動,有大量合理的壓力來源,很多債務即將到期。我們在該領域看到了比其他領域更多的機會。”
• 強調投資心理學重要性,認爲在市場恐慌時買入、在狂熱時賣出的逆向思維是價值投資成功關鍵。這種逆向思維要求極大的耐心和紀律。他將沃倫·巴菲特的驚人成就部分歸功於其“從未爆倉”的紀錄,而這正是嚴格紀律與永久性資本結構相結合的產物。他坦言,自己最大的擔憂是“再也找不到一個好的投資想法”,但即便如此,也不會爲了追求短期回報而投資於他認爲不安全的資產。他引用一位歐洲價值投資者的話來表明自己的立場:“我寧願失去一半的客戶,也不願失去客戶一半的錢。”
以下爲訪談實錄(全文由AI工具翻譯):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0:00
想要長期做好投資,關鍵在於與大衆保持差異;但若差異過大,企業則會走向滅亡。與此同時,超額收益的唯一來源正是差異化。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00:23
各位早安,歡迎來到高盛專題演講環節。今天我很榮幸邀請到塞斯·卡拉曼——鮑波斯特集團首席執行官兼投資組合經理。自1982年公司創立至今,塞斯始終執掌這家管理着約220億美元個人及機構資產的機構。鮑波斯特廣泛投資於公開及私募市場的多類資產:債權、股權證券、房地產及私募股權。塞斯因著作《安全邊際》聞名遐邇,該書闡述的價值投資理念稍後我們將深入探討。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00:59
塞斯擔任哈佛商學院院長顧問委員會成員,同時在布羅德研究所任職。他是貝斯以色列醫院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及理事會成員,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並擔任克拉曼家族基金會聯合主席。今天我們有諸多議題要探討,讓我們以熱烈掌聲歡迎塞斯蒞臨現場。非常感謝您的到來。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1:27
感謝提供這次交流機會。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01:29
讓我們從您的著作切入。1991年問世的《安全邊際》闡述了您的投資哲學,尤其是奠定您行業地位的價值投資理念。請談談1991年您對"價值"的理解,以及多年来價值投资的定义是否有所演变?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1:52
價值投資本質是以折價購入資產。但"折價"的具體含義與合理幅度始終存在爭議。職業生涯早期,我嚴格遵循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原則,過度關注賬面價值、有形資產價值,而輕視企業特許經營權價值或成長性。隨着認知深化,我領悟到:首先必須準確判斷價值,其次需考量價值實現路徑——是否存在催化劑?如何釋放價值?這就是我的認知演進過程。但"安全邊際"原則我從未背離:它意味着預留容錯空間。世事難料,若購入價格足夠低廉,就構築了天然防護網。我們構建組合時始終聚焦下行保護、價值釋放催化劑等要素,確保任何情境下都有保護層。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03:07
安全邊際理念是否仍貫穿於您當前的投資決策?其具體量化和評估方式是否有所調整?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3:15
我們不會機械計算安全邊際數值。核心在於評估投資或組合的防護強度:風險要素是什麼?潛在潰敗點在哪裏?當團隊提交投資建議時,我常問:若三年後(現在縮短爲兩年)我們覆盤失敗原因,屆時會討論什麼?這迫使大家提前辨識重大風險,並確保已在當前估值中充分反映。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3:53
我們通過多維度構建防護體系:對沖工具、持有現金保障極端行情下的購買力、優先債權工具(天然具備低波動性)、投資結構中的優先受償權、私募投資中的看跌期權等。雖然危機不會常現,但當風暴來臨時,這些防護機制往往讓我們脫穎而出。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04:23
請進一步闡釋估值邏輯。相較於1991年,當前宏觀環境與估值體系已截然不同——市場普遍認爲估值高企,成長型投資盛行。您如何看待傳統估值指標?不同資產類別您側重哪些指標?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4:54
我們採取自下而上的個案分析法。即使整體市場高估,仍存在局部機會,但需嚴謹驗證。我始終注重平衡:既認可投資標的優勢,也審視其時代背景。例如當利率被壓制在零水平長達十年時,我們清醒認識到這種不可持續性——史無前例,後亦難現。但投資職責要求我們在當下發掘機會。因此我們持續權衡:既保持持倉信心,當歷史估值框架顯示市場過熱時,則傾向收縮戰線、提高投資標準、增持現金。雖然決策基於個股分析,但宏觀憂慮始終如影隨形。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06:03
相較於過去,當前您更倚重哪些估值指標?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6:11
我們更關注私有市場價值——企業併購價格區間、近期可比交易等。但需警惕:這些參照系並非絕對價值標準,會隨融資環境、買家預期波動而重置。投資不能脫離時間維度空談"三十年不達預期也無妨",這超出人類心理承受力與客戶容忍度。必須在可控週期內實現價值。因此我們通過優先受償權、價值催化劑等機制獲取心理保障——等待資產跌至"理想價位"的週期可能遠超客戶或員工的忍耐極限。但另一方面,完全忽視估值終將招致滅頂之災。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7:26
爲此我們設置組合"護欄":禁止槓桿操作,跨資產類別、跨國界、跨行業分散配置,避免將命運繫於單一賭注。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07:43
您以耐心著稱且不懼持有現金。當回報率低於同業時,您如何保持定力?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08:06
價值投資者需具備逆向思維特質:市場恐慌時買入,狂歡時賣出。這種差異化特質至關重要。我們的耐心基因源於客戶:1982年三位資產變現的企業家(分別來自波士頓ABC附屬臺Channel 5和軟件公司)各持有約千萬美元,時年五十歲的他們核心訴求是財富保全而非增值。這種風險厭惡理念與我高度契合。價值投資本質是防爆雷的完美紀律——巴菲特傳奇不僅在於回報率,更在於永不爆雷的奇蹟。其祕訣在於永久資本結構與投資紀律的結合,這種組合具有不可複製性。我的最大焦慮常是"再也找不到好標的",但寧可失去半數客戶也不願讓客戶本金受損。優秀受託人有時需以短期失望換取長期安全。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10:30
這絕非無能,而是財富守護。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10:34
人們常誤聘基金經理是爲賺錢,實則是規避自身錯誤決策。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10:43
您曾說"分析師與持倉戀愛,組合經理只與理念約會",請闡釋。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10:53
分析師從海量證券中鎖定標的、論證錯誤定價、精準估值並勇敢推薦的過程,如同漫長求婚後求婚。組合經理的職責不同——分析師對標的的情感依附可能導致行爲偏差:錨定初始判斷,過度渴望持倉驗證能力("無持倉如何證明價值?")。因此我持續質疑挑戰:是否過濾矛盾信息?若未持倉當前會買入嗎?若答案否定,則需清倉。這正是組合經理需具備的獨立視角。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12:41
鮑波斯特的決策流程如何展開?提案頻次?決策週期?參與範圍?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12:52
合夥人攜1-2名分析師提案。參會者包括我、股票聯席主管、公司總裁吉姆·穆尼等4-6人。材料常在前夜發送(疑似故意爲之),但多提前提交。根據項目差異度,討論或聚焦新領域的風險。預定1小時會議時長時顯不足。鑑於繼任計劃推進,我嘗試放權。但遇高風險、低迴報或流動性受限項目時審查更嚴。核心質詢始終圍繞:風險是否充分考量?若兩年後覆盤敗因會是什麼?(迫使團隊直面潛在疏漏)。另需提前設定退出機制——若分析師稱"70買入80賣出",則追問:若先跌至50美元呢?這顯示入場時機不當。自由辯論中,入職逾周的新人也可主導陳述——這迫使資深者擔責,同時培養團隊陳述能力與自我辯駁思維。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15:07
文化是否鼓勵反對意見?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15:16
我們杜絕輕率否定,但合理質疑完全被接納。常見結論是"待降價"或"補充論證後再審"。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15:30
價值投資深植於人類心理。您對此有何洞見?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15:44
心理認知是鮑波斯特的差異化優勢。防護機制下,當他人因恐慌拋售或遭遇贖回時,我們仍能從容行動——這對長期回報至關重要。當最聰明的對手離場時,恰是我們的買入良機。暴跌日也是交流黃金期:受挫者更願分享觀點。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揭示了人類共有的認知偏差(損失厭惡、錨定效應等)。優秀投資者能約束這些本能。多年前研究聯合百貨債務危機時,我洞察到:人們急於拋售破產公司債券,卻忽視其重組重生潛力。這種輪迴正是價值投資者的生存土壤——恐慌拋售創造買入良機,狂熱追捧孕育賣出窗口。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18:14
您常改變觀點嗎?如何對抗自身偏見?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18:20
我的主要弱點是持倉過久——明知投資無義務兌現預期,仍幻想"即將好轉"。爲此我強迫自省。所有人皆受偏見侵蝕,我與合夥人竭力規避。但當市場背離預期時,頂級投資者也會冒進。我們深知市場終將轉向(但無法預判時點與烈度),故構建"全天候"組合——任何時點皆可接受,且永不陷於絕境。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19:20
當前市場是否存困境機會?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19:36
我們聚焦四大領域:公開股票/債權、私募股權/債權、商業地產。採用自下而上策略——困境資產湧現時自然增配。2018-2019年困境資產佔比約5%,2023年升至24%,現仍維持20%。我們擅長信用領域(歷史回報最優),渴望更多信用機會。當前組合均衡分佈:私募20-24%、信用資產約20%、股票低20%、地產中10%、對沖工具若干、現金低10%。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21:08
信用領域潛在風險點?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21:25
預測非我所長(常錯誤預警衰退)。但私募信貸領域顯脆弱——利率上行與股市暴跌日債市異動,暗示美國債務承載力或臨極限。財政緊縮失敗可能加速國際信心崩塌。當前利率實屬歷史正常水平(遠低於高位區間)。商業地產僵局初現裂痕,大量債務到期將引發拋售潮——這恰是我們當前重點佈局領域。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22:52
如何爲團隊應對動盪環境做準備?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23:06
年輕組員僅經歷溫和市場(大學時期未深度參與)。我們持續討論危機案例,邀請內外部專家分享,灌輸"好景非常態"認知。同時營造安全環境:不要求獨立決策,強調充分溝通。關鍵是要避免挫敗侵蝕心理——如同救援投手被擊出再見本壘打後,次日必須專注解決打者。4月關稅擔憂瀰漫時,我們全面分析持倉影響,但這可能削弱出擊意願。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24:50
42年長盛不衰的核心要素?持續驅動力?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24:50
生存首要是杜絕重大失誤(一次爆雷即終結傳奇)。我們42年僅5次年度虧損,最嚴重爲-12%(僅1次超-10%)。风险管控让我們穿越周期。持續教育客戶:長期視野、逆勢操作(牛市收縮、熊市出擊)的必要性。但最珍視的成就是:塑造員工職業生涯(幫助多人成就20-40年事業),通過慈善委員會(禁止合夥人參與)讓全體成員踐行公益——前臺、會計、稅務人員皆反饋這是最有價值的職場體驗。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27:03
驅動力有三:熱愛團隊互動與 mentorship;視客戶服務爲使命;通過持續創造價值擴大慈善影響力——這已成爲我與妻子的精神支柱。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27:15
請詳述慈善理念及運作體系。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27:15
妻子每日到基金會辦公(現不直接管理)。20人團隊採用"通才模式"(突破公益界常見的低效孤島狀態)。當前配置爲史上最佳,可靈活調撥資金。首要關注美式民主(及全球民主)——保障選舉公正、投票權、制度優化。其次爲美以醫療研究,以及波士頓本地扶貧。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28:25
請談談賽馬激情。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28:25
兩大體育摯愛:其一是賽馬(童年在巴爾的摩賽馬場旁成長);其二是棒球(波士頓紅襪隊小股東)。兩者皆如投資——需海量數據分析洞察市場無效性:如何選馬?如何設計戰術?這種數據博弈令我沉醉。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29:16
您如何保持終身學習?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29:16
相信諸位高盛同仁亦如此。關鍵在於將人生視爲探索之旅。我天性好奇,昔讀專著,今閱文章(手機閱讀弊端)。教育真諦不在知識記憶,而在掌握學習方法以應對未知挑戰。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30:10
近期推薦讀物?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30:10
首推凱瑟琳·舒爾(《紐約客》撰稿人)回憶錄《得與失》:從父親丟三落四,到失憶症,再到阿爾茨海默病離世——"丟失物品→丟失記憶→失去至親→終遇人生伴侶"的敘事精妙絕倫。最近聽埃茲拉·克萊因私下提及正讀此書,我險些上前炫耀先知。我的習慣是發現佳作後追溯作者全集。舒爾另著有《錯誤的價值》——投資界必讀。書中採訪衆多行爲學專家,剖析"錯誤認知":人類從無"正在犯錯"的自覺(醒悟時錯誤已終結),深刻至極!另薦《噬光者》:植物智慧遠超常人想象(正研讀《蘑菇解密》作對比)。曾爲草坪工人的我,讀罷方知植物應激反應的神奇。
約翰·E·沃德朗 (John E. Waldron) 32:27
塞斯,感謝您的時間與洞見。感激您選擇高盛,祝福事業長青!
塞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32:27
榮幸之至。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