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週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爲籠罩在貿易戰陰影下的全球經濟帶來了些許曙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指出弱勢美元和低於預期的美國關稅,共同爲世界經濟提供了緩衝,使其得以展現出一種“薄弱的韌性”。

IMF預計,202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1%,高於4月份預測的3.0%;2025年的增長預期也從2.8%上調至3.0%。作爲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增長前景同樣獲得了上調。

弱美元提振全球經濟!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1% - 圖片1

IMF首席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美元走弱緩解了全球金融環境,因爲這降低了許多新興市場和外國公司以美元計價的債務的償債成本。同時,他指出,目前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有效關稅率約爲17%,低於4月份預測時所依據的24%,“關稅壓力有所緩解”。

然而,IMF警告稱,這種復甦的根基尚不穩固。報告強調,全球經濟增長仍低於3.7%的疫情前平均水平,且前景風險偏向下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反彈的關稅稅率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可能對經濟活動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弱美元與“打折扣”的關稅成關鍵

此次IMF上調預期的核心邏輯,在於兩大關鍵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是美元的疲軟。由於對貿易戰和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今年已下跌近9%。Gourinchas解釋稱,美元貶值“爲全球經濟提供了一些浮力,緩解了全球金融狀況”。

其次,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其最終影響似乎沒有最初擔心的那麼嚴重。企業在關稅生效前“搶先進口”的行爲在短期內提振了2025年的增長數據。更重要的是,IMF在預測中使用的美國有效關稅稅率已從4月份的24.4%降至17.3%。不過,IMF也提醒,這種庫存囤積行爲可能“放大任何潛在負面衝擊的影響”。

弱美元提振全球經濟!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1% - 圖片2

IMF指出,全球經濟前景改善反映了多重因素,包括:加徵關稅預期下,進出口的前置效應強於預期;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低於其4 月宣佈的水平;美元走弱等因素推動金融環境改善;以及一些主要經濟體實施了財政擴張。

主要經濟體展望獲上調 英國成G7增長第三快經濟體

在總體樂觀的背景下,中美等多個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前景也變得更加明朗。同時,IMF預測,英國將成爲今明兩年G7中增長第三快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美國: IMF目前预测美國经济将在2025年增長1.9%,2026年增長2.0%,分別比4月的預測高出0.1和0.3個百分點。報告指出,近期通過的《大漂亮法案》將通過企業投資稅收優惠等措施在短期內提振經濟。

中國: 中國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被大幅上調。IMF認爲,中國对亚洲其他地区的强劲出口,幫助抵消了對美出口下降的影響。

英國: 英國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爲1.2%,較4月預測的1.1%小幅上調,但2026年增長預期維持在1.4%不變。預計其將成爲七國集團(G7)中增長第三快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弱美元提振全球經濟!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1% - 圖片3

弱美元提振全球經濟!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1% - 圖片4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在7月4日簽署的《大漂亮法案》可能有助於刺激增長,但IMF暗示,特朗普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挑戰可能對經濟造成損害。

“薄弱的韌性”與下行風險

儘管數據向好,但IMF在報告中反覆強調全球經濟的“薄弱韌性”,並明確指出未來風險仍偏向下行。報告警告,貿易談判若無法達成持久協議,不確定性將嚴重影響企業投資。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和主要經濟體財政脆弱性也是潛在的“雷區”。

值得注意的是,Gourinchas對外界干預央行獨立性的做法提出了警告。在不直接點名美國的情況下,他表示,破壞央行獨立性“將引入宏觀經濟、貨幣和金融的波動性”。他強調,全球經濟之所以能實現“軟着陸”,即在未引發衰退的情況下控制住通脹,關鍵在於“中期通脹預期錨定在央行目標附近”。

他補充道:“如果人們感覺央行的首要目標不再是保證價格穩定……那麼這種信任就會被打破”,下一次通脹衝擊來臨時,控制成本將變得“極其高昂”。這一表態的背景是,特朗普曾多次抨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認爲其維持高利率的政策損害了美國經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