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朗普政府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激進舉措,正將美國推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保護主義新階段,也爲全球經濟帶來嚴峻考驗。這項政策能否如預期般重振美國製造業尚待觀察,但其引發通脹和衝擊金融市場的潛在風險已日益凸顯。
據媒體週四最新報道,美國全面關稅政策於紐約時間週四凌晨後開始執行生效。此前,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獲得了一週時間進行必要調整。在經歷了數月混亂的威脅與反覆後,美國幾乎所有的貿易伙伴都將面臨更高的關稅壁壘。
據估算,新關稅將把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從去年的2.3%推高至15.2%的驚人水平。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7月31日,白宮發佈行政令,對部分國家重新設定“對等關稅”稅率標準:行政令附件1中列明國家將適用個別稅率,未列明國家則統一適用10%的稅率;如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規避關稅,其商品將被徵收40%的轉運稅。白宮公告稱,新關稅8月7日生效。
這一舉措已在金融市場引發警覺。華爾街主要機構的分析師警告稱,投資者應爲市場回調做好準備。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和Evercore ISI均在本週一的報告中指出,標普500指數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或將面臨短期下跌。
關稅細節懸而未決,全球供應鏈持續承壓自特朗普在今年4月首次宣佈並隨後暫停關稅以來,全球經濟一直籠罩在動盪之中,各國與美國展開了數月的緊張談判。這種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了關於供應鏈中斷和成本上升的普遍焦慮。
如今,新關稅的大框架已經落地,大多數經濟體已經接受了高關稅將長期存在的現實。許多國家已承諾向美國投入數千億美元的投資,以換取較低的關稅稅率。
然而,特朗普計劃中的關鍵細節仍懸而未決,給全球供應鏈帶來了持續的不確定性。
例如,針對歐盟、日本和韓國的汽車關稅優惠尚未立法確認,在此之前,汽車仍將面臨更高的費用。歐盟、日本和韓國等已與特朗普達成協議的國家,其談判代表仍在幕後繼續向美國官員爭取重點出口行業的進一步減免。此外,關於投資承諾和市場準入政策調整的具體細節也尚未公佈。
與此同時,一些國家旨在爭取更有利條件的最後努力宣告失敗。瑞士總統週三離開華盛頓,未能成功降低其面臨的39%關稅。另據央視新聞,週三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來自印度的商品加徵25%的额外關稅,以回應印繼續“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
目前,與美國最大的幾個貿易伙伴——墨西哥、加拿大的關稅談判仍在另一條軌道上獨立進行。特朗普還誓言,將很快公佈針對製藥等關鍵行業的關稅計劃。央視稱,特朗普已經宣佈將對芯片和半導體徵收約100%的關稅。
經濟警報:艱難時期降至特朗普堅稱,高關稅將大幅削減貿易逆差,並迫使企業將製造業遷回美國。但批評者認爲,此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失控,並造成商店貨架商品短缺。
儘管全面的經濟影響尚未顯現,但近期的經濟數據已亮起紅燈。據報道,7月份的就業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增長出現了自新冠疫情以來最急劇的向下修正。同時,由於消費者支出放緩和企業適應貿易政策變化,美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已經放緩。
目前,失業率依然處於低位,物價也未出現飆升,部分原因是企業迄今爲止消化了大部分增加的成本。但專家警告稱,這種局面難以持續。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席、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Wendy Cutler表示:“有跡象表明,更艱難的時期即將來臨。許多公司在關稅生效前建立了庫存。”她認爲,由於企業不太可能長期承受較低的利潤率,“價格上漲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關稅收入增長、製造業繁榮兩者相悖儘管面臨重重挑戰,特朗普堅稱他的舉措將開啓一個新的經濟黃金時代,並對不符合其敘事的經濟數據予以駁斥。他同時對不斷增長的關稅收入大加讚賞,甚至暗示這可能爲部分美國人帶來退稅支票。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在截至6月的九個月裏,關稅收入已飆升至創紀錄的1130億美元。
然而,該計劃的另一個明確目標——將生產帶回美國——是否取得進展尚不清楚。喬治城大學麥克多諾商學院教授Brad Jensen指出了其政策目標之間的內在矛盾。他表示,同時實現關稅收入增長和製造業就業繁榮是困難的。
“兩者不可能同時爲真,”他解釋道,“如果國內製造業出現回升,那麼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關稅收入”,因爲進口商品將會減少。這一根本性的矛盾,爲特朗普貿易議程的長期可行性打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