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指出,由於石油需求增長的減緩和供應量的激增,全球石油市場在明年將面臨創紀錄的供應過剩,這種失衡狀態預示着油價將持續承壓,並對產油國構成嚴峻挑戰。

根據國際能源署在13日發佈的月度報告,隨着OPEC+加速恢復閒置產能,以及美洲地區產量的持續增長,全球供應量正在大幅增加,石油庫存在6月份已經達到了46個月以來的最高點。同時,需求增長速度已經減緩至今明兩年不足2023年一半的水平,導致市場基本面嚴重失衡。該機構警告說:

“很明顯,市場需要作出某種調整才能恢復平衡”。

這一預期已經對市場產生了影響。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對經濟增長造成衝擊的擔憂加劇,以及OPEC+及其競爭對手供應的不斷增加,倫敦原油期貨價格今年以來已經下跌約12%,交易價格接近每桶65.69美元。

IEA月報:明年全球石油供應或將嚴重過剩,刷新歷史紀錄 - 圖片1

IEA在其報告中提到,明年石油庫存的累積速度預計將達到每日296萬桶,甚至超過2020年疫情期間的平均增幅。

全球石油消費的主要驅動力正在放緩。IEA的報告顯示,由於印度、巴西等國的需求令人失望,今年全球石油消費量預計僅增長68萬桶/日,爲2019年以來的最弱增幅。報告預測,2026年的日需求增量也仅爲70萬桶。

疲軟的需求數據證實了IEA的長期預測。該機構此前曾預測,隨着各國從化石燃料轉向電動汽車,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本十年末停止增長。疲弱的前景與持續增長的供應形成了鮮明對比,成爲導致市場失衡的核心因素。

在需求側表現不佳的同時,供應側的增長卻勢頭強勁。IEA已將2026年非OPEC+產油國的供應增長預測上調10萬桶/日,至100萬桶/日。這一增長主要由美國、圭亞那、加拿大和巴西等美洲國家引領。

供應的持續擴張正導致庫存迅速累積。IEA數據顯示,全球石油庫存在6月已創下46個月新高。從季度數據來看,2020年第二季度因全球封鎖措施導致的需求銳減,曾創下超過700萬桶/日的庫存增幅紀錄,該過剩隨後被OPEC+的大規模減產所消化。

面對競爭對手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以沙特阿拉伯爲首的OPEC+聯盟正採取行動奪回其在全球石油銷售中的地位。近幾個月來,沙特一直在推動該聯盟加快恢復此前暫停的生產。據見聞此前文章,今年8月早些時候,OPEC+已原則上同意在9月再次大幅提高石油產量,這將完成此前暫停的220萬桶減產措施的全面恢復,

然而,OPEC+是否會繼續推行市場份額優先的策略尚不明朗。該聯盟已表示,其下一步行動完全待定,既可能進一步增產,也可能暫停增產,甚至可能逆轉近期的增產決策。根據IEA的報告,上個月OPEC+的整體產量有所下降,因爲沙特縮減了在6月以色列與伊朗衝突期間的增產幅度。

在聯盟整體產量回落的背景下,個別成員國仍在增產。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已將其產量提高至350萬桶/日,這是一個新的高點,並顯著超過了其OPEC+配額,凸顯了聯盟內部策略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