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預測港股下半年表現良好,美股估值仍高

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近日表示,港股在下半年有望實現良好表現,尤其是科技股領域,中國的科技股,特別是港股科技股,具有較大吸引力。對於美股,洪灝認爲其估值回調尚未結束,至少需下跌超過三分之一,跌至約15倍市盈率纔算合理。

洪灝指出,儘管美股快速下跌帶來了交易性反彈機會,但這並不代表市場反轉。這種反彈可能會持續兩週或更長時間,因此從交易角度來看,市場參與者不應過於悲觀。

美股估值與政策影響

洪灝強調,即使經歷了下跌,美股的估值依然偏高,需要進一步下跌至15倍市盈率左右纔算合理。他同時提到,如果美國財政政策今年呈現收縮而非擴張,財政和貨幣政策同時收緊將導致股債雙殺的局面,類似於2022年的情況。由於通脹高企,利率需要維持在較高水平,債券表現不佳,而股市也會因政策收緊而表現疲軟。

洪灝還提到,美國經濟前景的數據轉差速度可能會加快,第一季度GDP負增長主要是由於存貨影響,預計第二季度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受關稅談判不確定性影響,就業、工作時長、工資增長、零售增長、PMI等數據可能出現明顯惡化,不排除一二季度出現負增長,技術上呈現衰退跡象。

美元與港股展望

在美元方面,洪灝認爲,即使美聯儲降息,由於美國利率起點較高,中美利差依然較大,這爲美元提供了支持。資金流向是關鍵因素,美元已逐漸轉變爲一種風險資產。

對於港股,洪灝預測下半年將創新高,特別是在科技股領域,他傾向於選擇軟件類股票,如谷歌(GOOGL.US)、微軟(MSFT.US)、Meta(META.US)等軟件和服務公司。硬件公司如英偉達(NVDA.US)、蘋果(AAPL.US)則可能受到貿易戰的較大影響。

洪灝認爲,中國的科技股,尤其是港股科技股,更具吸引力,不僅因爲價格較低,還因爲科技板塊在中美競爭中的重要性,預計將有更多政策支持。同時,消費板塊也有望受益於政策利好,無論是短期消費刺激還是長期社會保障改革,都將爲消費股帶來積極影響。在全球反彈行情中,中國科技股的價值和安全邊際相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