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外資機構看好中國市場
5月19日至2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主辦的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行,吸引了國內外交易所、資管機構代表近400人蔘與。在會議期間,多家外資機構如瑞銀、美銀、摩根士丹利、未來資產環球投資等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並透露正在逐步提升中國資產配置比例。
一家外資機構指出,人工智能與大科技在A股中的市值佔比不斷提升,政策寬鬆助力中國股市估值重構。海外投資者普遍看好科技或人工智能研發、新消費和高端製造相關賽道的企業增長潛力,並在這些方面開始積極佈局。
全球投資者信心增強
近期,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在增強,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尋找在中國的投資機會。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Joohee An(安珠姬)表示,中國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突破錶明科技自主創新取得顯著進展,提振了民營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中國在岸股票業務主管沈黎提到,在摩根士丹利中國BEST會議上,80%以上的投資者表示有可能近期增加對中國股票的敞口。
美銀中國區行政總裁暨大中華地區固定收益、貨幣及商品市場銷售部主管王偉指出,亞洲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尋找在中國的投資機會,而只有16%的投資者在尋找其他機會,低於上個月的26%,還有10%的投資者已全面投資中國。
全方位政策寬鬆助力估值重構
海外投資者普遍看好科技或人工智能研發、新消費和高端製造相關賽道的企業增長潛力,並在這些方面開始進一步積極佈局。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表示,人工智能發展與DeepSeek提振科技投資風險偏好是今年推動中國股票的估值上行的敘事變化之一。
房東明還提到,A股市場已經具備更高的戰略重要性,中國股票估值低於其他新興市場10%以上。在具體的行業上,一些自主可控的行業,如必需消費品等,反而有可能受益於海外政策擾動。
外資機構在華迎來新機遇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外資機構在華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瑞銀通過QFII和滬深港通北向資金參與A股,市場份額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房東明透露,相較於2017年,瑞銀通過沪深港通进行的北向日均交易量提升了12倍。
沈黎認爲,中國不斷推出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政策,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境內設立機構、持續提升金融市場開放程度,包括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外資機構和業務准入條件、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範圍等,使得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
摩根士丹利作爲2003年第一批進入中國的QFII,對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持續投資超過20年。沈黎表示,相關制度還在不斷的優化和深入的過程中,爲吸引更多的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