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看好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

中國經濟、科技和企業變革相互交織,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上,多位外資機構負責人分享了他們對中國投資機遇的看法,普遍認爲中國正在重塑全球宏觀格局,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與外資機構的投資理念相契合。

外資機構分析認爲,未來三五年內,中國在人工智能供應鏈、半導體本地化、機器人、生物科技藥物發現等行業的發展較爲樂觀。從更長期角度看,外資機構更關注未來20年、30年甚至50年的大趨勢,如中國的脫碳和能源轉型,這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了確定性。

深交所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

深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二部總監王建偉提到,深交所將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和產品服務體系,支持深市上市公司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培育更具吸引力和投資價值的優質上市公司,爲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投資機會。

外資機構關注中國新質生產力

安本投資亞太多資產投資主管Irene Goh指出,全球超過一半的新專利申請來自中國,體現了中國推動創新的決心。中國在全球太陽能板和電動汽車電池生產中佔據重要地位,對全球供應鏈重塑有重要影響。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亞洲(除日本)首席執行官趙俊傑強調,中國的戰略關注點是通過創新和可持續性發展提升生產力,這與公司的投資理念相契合。中國在多個科技領域領先,擁有優秀的工程師、受教育勞動人口和先進的電信基礎設施。

施羅德投資北亞區行政總裁、亞太區業務策略主管Gopi Mirchandani觀察到,中國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和半導體領域快速發展,縮短了與其他國家的差距。

重點關注的投資機會

趙俊傑認爲,中國在人工智能供應鏈、半導體本地化、機器人、生物科技藥物發現四個行業發展上較爲樂觀。例如,人工智能供應鏈的投資機會主要在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和數據中心公司。機器人行业的发展规模可能超过电动汽车,亚洲是最大的工业機器人市场。中國在全球新藥發現領域排名第二,醫療支出佔全球GDP的10%-20%,未來隨着人口老齡化,需要更多新的療法。

Gopi Mirchandani認爲,中國國內市場大,投資創新機會巨大。中國生態系統自下而上驅動創新,全球供應鏈整合和世界級生產體系完善,中國還是綠色可持續能源領域的引領者。

富達國際亞洲(除日本)股票投資總監Gary Monaghan指出,對傳統企業而言,要關注他們如何採納新技術提升運營效率及生產效率,從而提升利潤。

行業 外資機構觀點
人工智能供應鏈 投資機會主要在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和數據中心公司
半導體本地化 中國行業發展較爲樂觀
機器人 發展規模可能超過電動汽車,亞洲是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生物科技藥物發現 中國在全球新藥發現領域排名第二,醫療支出佔全球GDP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