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5月19日至2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吸引了国内外交易所、资管机构代表近400人参与。在会议期间,多家外资机构如瑞银、美银、摩根士丹利、未来资产环球投资等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并透露正在逐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

一家外资机构指出,人工智能与大科技在A股中的市值占比不断提升,政策宽松助力中国股市估值重构。海外投资者普遍看好科技或人工智能研发、新消费和高端制造相关赛道的企业增长潜力,并在这些方面开始积极布局。

全球投资者信心增强

近期,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增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寻找在中国的投资机会。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Joohee An(安珠姬)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表明科技自主创新取得显著进展,提振了民营企业和消费者信心。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沈黎提到,在摩根士丹利中国BEST会议上,80%以上的投资者表示有可能近期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

美银中国区行政总裁暨大中华地区固定收益、货币及商品市场销售部主管王伟指出,亚洲基金经理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寻找在中国的投资机会,而只有16%的投资者在寻找其他机会,低于上个月的26%,还有10%的投资者已全面投资中国。

全方位政策宽松助力估值重构

海外投资者普遍看好科技或人工智能研发、新消费和高端制造相关赛道的企业增长潜力,并在这些方面开始进一步积极布局。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人工智能发展与DeepSeek提振科技投资风险偏好是今年推动中国股票的估值上行的叙事变化之一。

房东明还提到,A股市场已经具备更高的战略重要性,中国股票估值低于其他新兴市场10%以上。在具体的行业上,一些自主可控的行业,如必需消费品等,反而有可能受益于海外政策扰动。

外资机构在华迎来新机遇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外资机构在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瑞银通过QFII和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参与A股,市场份额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房东明透露,相较于2017年,瑞银通过沪深港通进行的北向日均交易量提升了12倍。

沈黎认为,中国不断推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境内设立机构、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等,使得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

摩根士丹利作为2003年第一批进入中国的QFII,对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持续投资超过20年。沈黎表示,相关制度还在不断的优化和深入的过程中,为吸引更多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