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7月29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大力拓寬農產品消費渠道,豐富消費場景。充分挖掘節慶市場。針對節假日和農事節慶,引導各地廣泛開展綠色優質農產品進商圈、進街區、進景區等主題活動,組織產地溯源直播、美食品鑑,讓消費者直觀感受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鏈條全過程,提升消費體驗感和獲得感。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節也將開展“百名主播+千個鄉村+萬種產品”公益助農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推出一批特色農事節慶品牌,打造沉浸式豐收主題消費場景。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江文勝表示,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按照《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部署,深入推進產銷區域合作,加強協作幫扶促消費。一是推進協作幫扶促消費專項工作。以東西部協作省份爲重點,組織西部省份遴選推薦一批優質農產品及生產經營主體,東部省份遴選推薦一批優質購銷主體,通過磋商洽談、展示展銷、集中推介等途徑,開展產銷雙方撮合溝通,推動在更大範圍實現市場化對接,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係。二是發揮定點幫扶機制促消費作用。引導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利用多種平臺,積極宣傳推介定點幫扶縣特色農產品,組織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活動。充分調動各單位系統內部資源,開展特色農產品直供直銷,引導幹部職工積極採購定點幫扶縣農產品、赴定點幫扶縣康養旅遊。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促消費活動。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和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將消費幫扶作爲重點,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加大農產品採購和幫銷力度,特別是動員有實力、有意願的平臺企業通過資源鏈接、推介引流等方式,幫助打造鄉村文化旅遊消費新場景,吸引更多的城市羣體到鄉村消費,帶動農民增收。

江文勝還表示,爲更好順應城鄉居民對安全優質、營養健康農產品的多樣化消費需求,將繼續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主要從三方面推進。一是擴總量。加大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產品培育力度。二是促優質。繼續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不斷完善綠色食品標準體系,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機标准、生產操作規程、綠色防控、有機肥施用等技术,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水平。三是拓渠道。挖掘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特色亮點,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推介。

原文如下:

農業農村部就促進農產品消費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農業農村部定於2025年7月29日(週二)上午10時在農業農村部新聞發佈廳(全國農業展覽館52號館107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促進農產品消費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 祁睿: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冒雨來參加由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佈會。爲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抓好促消費工作,近日,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制定印發了《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已經公開發布。今天我們新聞發佈會的主題就是介紹促進農產品消費的相關情況。我們很榮幸邀請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江文勝先生,請他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先生,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先生,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張祥先生。我是農業農村部新任新聞發言人祁睿。

首先,請江文勝先生作介紹。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江文勝: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感謝各位對“三農”工作和促進農產品消費的關心支持。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農產品消費作爲涉及千家萬戶的基礎民生,一頭連着百姓生活、一頭連着農業生產,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是穩定農產品市場的重要抓手,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路徑,也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升級、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促消費工作,強調經濟政策的着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抓好促消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是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助力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三品一標”,提高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水平,深入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豐富優質供給,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三是持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加大美麗休閒鄉村推介,做強鄉村文化市場,豐富消費場景,吸引城市消費向鄉村延伸;四是不斷優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培育一批農產品骨幹冷鏈物流重點縣(重點市)和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提升生鮮農產品消費品質;五是加力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擴大報廢更新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標準,助推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升級。

爲進一步提振消費,我們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重點聚焦農產品消費,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10部門聯合制定了《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日前已經公開印發。《方案》按照優化供給端、創新流通端、激活市場端的政策思路,提出了9個方面23項具體舉措,順應消費新趨勢、新特點,從變化中培育增長點,拓展新空間。

從消費趨勢看,農產品消費更加註重品質化、個性化,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以及新式飲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產品需求快速增長。《方案》針對這些趨勢提出,優化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重點在提升“三品一標”水平、推進品質評價和質量分級、開發新型加工產品、創新地方特色食品等方面發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同時,鼓勵開發營養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熱產品,滿足年輕消費者羣體對便捷性的要求。《方案》還專章部署強化品牌引領,增強消費信心。

從消費結構看,更加註重健康飲食、合理膳食。目前,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結構還不夠合理,大豆及豆製品、牛奶及乳製品等優質蛋白攝入不足,消費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營養健康公共服務,強化健康消費宣傳引導,特別針對學生、老人等特定人羣作出部署安排。

從消費場景看,更加註重體驗感、互動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關注產品品質與安全,也關注社交屬性、精神文化等需求。《方案》提出,創新節慶展會消費平臺,持續打造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組織“百展千縣萬品”購銷活動和“地道風物 樂享生活”主題促消費活動,活躍城鄉消費市場。《方案》還提出,深化遊購一體,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豐富多元消費場景。

從消費保障看,更加註重流通質效、產銷協作,農產品流通水平直接影響消費品質。比如,冷鏈跟不上,配送跟不上,就會限制生鮮農產品消費。《方案》提出,在產地,完善農產品市場、冷鏈集配中心等流通網絡,補齊“最先一公里”短板;在銷地,支持菜市場、生鮮超市等標準化改造,提高便民服務水平。同時,《方案》還提出創新省際產銷銜接合作,開展產銷對接幫扶,形成開放共享、高效協同的產銷生態,爲促進農產品消費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職責分工切實抓好《方案》貫徹落實,加強橫向協同、縱向聯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採取舉措,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加快形成促進農產品消費的強大合力,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品質化、差異化消費需求。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祁睿:

謝謝江文勝先生的介紹。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北京青年報記者:

您剛纔在發佈詞中提到了針對新的消費趨勢變化,將優化綠色優質產品的供給。請問農業農村部在這方面目前有哪些舉措?謝謝。

江文勝:

感謝您的提問。近些年,農業農村部順應農產品消費變化趨勢,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和服務,打開消費新空間、創造新需求。堅持“產出來”、“管出來”一起抓,保安全、提品質同步推,今年上半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較高水平。“十四五”以來,新認證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產品3.6萬個,認證數量較“十三五”末增加70%,涵蓋米麪油、肉蛋奶、果菜茶、水產品等品類,每年向社會提供綠色優質農產品實物總量超過2億噸,2024年綠色食品銷售額6097.8億元,帶動農產品生產向標準化、綠色化、優質化穩步邁進。爲更好順應城鄉居民對安全優質、營養健康農產品的多樣化消費需求,我們將繼續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主要從三方面推進。

一是擴總量。加大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產品培育力度。綠色食品堅持精品定位,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推行標準化生產,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實現規模化、集羣化和全產業鏈發展。有機农产品立足各地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發展,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名特優新農產品側重品質評價,重點挖掘產品營養品質特色,適應個性化消費需求。地理標誌農產品重點加強產地追溯和特徵品質保持,培育一批“特而優”、“特而強”的特色優質農產品。

二是促優質。繼續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不斷完善綠色食品標準體系,大力推廣應用綠色有機標準、生產操作規程、綠色防控、有機肥施用等技術,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水平。推動農產品質量分級,率先從水果、牛肉等產品入手,探索建立品質評價和分級標準,推動產品分級上市。從嚴加強證後監管,加大抽檢力度,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喫得舒心。

三是拓渠道。挖掘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特色亮點,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推介。依託綠色食品、有機农产品博览会等平台,加強與大型電商合作,線上線下結合,拓寬銷售渠道。組織各地開展綠色優質農產品進商超、進社區、進學校、進餐飲等消費促進活動,爲城鄉居民提供多樣化的消費選擇。謝謝。

總檯央視記者:

食品是農產品加工的主要載體,也是農產品消費的重要呈現方式,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爲食品工業主管部門,請問在促進農產品消費方面有怎麼樣的考慮,下一步將開展哪些工作?謝謝。

江文勝:

這個問題請李強先生回答。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 李強: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正像您所說的,食品工業鏈接一二三產,上游承接江部長剛纔介紹的米麪油、肉蛋奶、果菜茶等農產品種養殖環節,下游拉動着人民羣衆的日常飲食消費,是重要的基礎性產業和關鍵的民生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高瞻遠矚提出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省政府彙報時指出,要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食物觀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規劃引領和要素支持,推動食品工業提質升級,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有效擴大農產品消費。

一是推動生物技術賦能食品工業,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我們持續推動以合成生物學爲代表的生物技術廣泛應用和加速滲透,指導企業篩選和改良傳統發酵所用的菌種和酶製劑,優化釀酒、調味品等食品生產工藝;同時,加快菌體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的研發,促進人工澱粉、細胞培養肉、微生物油脂等未來食品資源產業化,不斷拓展食物來源。

二是挖掘食用農產品資源,培育特色食品產業,推進食品精深加工。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組織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食品產業集羣。今年上半年,我部遴選發佈了哈爾濱紅腸、郫縣豆瓣、西湖龍井茶等39個第一批重點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名單,對於引導各省區市深入挖掘本地區糧油、畜禽、果蔬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加大精深加工轉化力度,帶動農產品消費提質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搭建產需對接平臺開展促消費活動,提振全社會食品消費。近年來,我們先後組織舉辦了“中國消費名品大會”、“三品全國行”、“喫貨季”等供需對接活動,同時配合商務部開展“十城聯動共享美食佳飲”等促消費活動,挖掘和推廣了一批食品消費的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特別是我們藉助連續4年舉辦“喫貨季”系列品牌活動,指導搭建了連接農產品原料供應商和食品生產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多場“產銷直通車”系列上下游對接活動,有力拉動了食用農產品原料的消費需求。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擴大內需的決策部署,重點圍繞加快生物技術應用、打造特色食品產業集羣、擴大食品消費3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食品工業供需適配性,促進農產品消費提質升級。

謝謝您的提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農產品消費場景已不單單是傳統市場,越來越呈現多元化、融合化的趨勢。《方案》提出,要不斷豐富農產品消費場景,請問農業農村部接下來將採取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江文勝:

這個問題請雷劉功司長回答。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 雷劉功:

謝謝你的關注。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是一手抓生產、一手抓銷售,持續推進農產品的產銷對接,越來越多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一方面,挖掘重大節慶展會潛力。充分發揮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這些平臺的引領作用,推動各地打造美食集市、民俗體驗、農事研學、休閒觀光等沉浸式消費場景,吸引城鄉居民消費。2024年,各地組織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3000多場次,累計帶動農產品消費300多億元。另一方面,搭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組織“土特產”走進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推介周系列活動,數萬款產品集中亮相,呈現出購銷兩旺態勢。同時,推出36個大中城市農產品促消費行動,指導大型電商平臺設置“土特產”銷售專區,開展直播助農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方案》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大力拓寬農產品消費渠道、豐富消費場景。一是充分挖掘節慶市場。針對節假日和農事節慶,引導各地廣泛開展綠色優質農產品進商圈、進街區、進景區等主題活動,組織產地溯源直播、美食品鑑,讓消費者直觀感受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鏈條全過程,提升消費體驗感和獲得感。今年我們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節也將開展“百名主播+千個鄉村+萬種產品”公益助農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推出一批特色農事節慶品牌,打造沉浸式豐收主題消費場景。

二是充分利用展會聚集效應。我們將依託一批高水平的展覽展會組織“百展千縣萬品”購銷活動,推動形成以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爲引領、行業性展會爲骨幹、綜合性展會爲重點支撐的多層次產銷銜接、消費促進平臺矩陣。同時,組織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農業農村部定點市場開展“地道風物 樂享生活”主題促消費活動,加大時令農產品上市期營銷促銷力度。

三是充分聯動賽事等活動。引導各地結合“跟着賽事去旅行”、“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等體育賽事品牌活動,配套舉辦本地“土特產”展示展銷、鄉村美食品鑑等活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各類促消費活動,嵌入“土特產”消費主題活動,實現消費聯動。謝謝。

新華社記者:

我們知道,如今農事研學、農創市集等鄉村休閒旅遊消費場景發展得有聲有色,“村字號”文體活動和非遺體驗人氣高漲,成爲市民親近田園、體驗農事、消費農創產品的重要途徑。請問農業農村部在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拓展消費新空間方面有哪些考慮?謝謝。

江文勝:

謝謝您的提問。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既能激活鄉村的資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又能促進城鄉要素流動、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塑造消費新場景、拓展消費新空間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深入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構建“點線面”結合的鄉村休閒旅遊發展格局,持續培育消費新增長點。一是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引導休閒農業發展基礎好的地區,依託田園風光、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開發鄉村民宿、康養旅居、農事體驗等新業態新產品,累計建設240個休閒農業重點縣、推介2195個美麗休閒鄉村,打造城鄉居民消費好去處。二是推介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根據不同時節和主題,舉辦“春觀花”、“夏納涼”、“秋採摘”、“冬農趣”精品旅遊線路推介活動,累計推介1000多條視覺美麗、體驗美妙、內涵美好的線路。2024年,休閒農業營業收入近9000億元,成爲旅遊業場景創新、業態融合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三是組織“村字號”文體活動。村“BA”、村跑、村舞、村排活力滿滿,村歌、村韻、村晚、村戲寓教於樂,村廚、村遊、村創、村咖鄉韻濃郁。“村字號”文體活動集中展示农耕景观、農特產品、農遺非遺等,把關注聚到村裏,一批新的文化網紅村走入大衆視野,營造新消費體驗、培育新消費業態。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方案》的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紮實推動鄉村遊購一體發展。一是強化金融政策支持。最近,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於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對金融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主體作出了安排,我們要用好用活這些政策、促進農產品消費。同時,要聯合中國農業銀行重點支持企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聯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重點支持農戶、新農人,推動金融政策向休閒農業優勢區域和優勢主體傾斜。二是豐富休閒農業業態。推進農業與文、旅、體、教深度融合,發展科普研學、非遗与农副产品加工體验等新业态,帶動更多特色農產品、道地食材地產地銷。根據農時節令,舉辦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活動,打造休閒農業與文化傳承、生態涵養有機結合的新場景。三是創新“村字號”文體活动。深入挖掘鄉村資源,融入現代要素創新內容形式,辦出特色;以文化體育赋能农旅融合发展,辦出效益;線上線下相結合,傳播正能量,辦出影響力。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老百姓現在越來越關注喫什麼、怎麼喫才能更營養、更健康。《方案》提出倡導營養健康消費,請問農業農村部在推動營養健康消費方面有哪些考慮?謝謝。

江文勝:

這個問題請雷劉功先生回答。

雷劉功:

謝謝你的提問,你這個提問應該也是廣大消費者關注的問題。大家知道,現在我國城鄉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已經從“喫得飽”、“喫得好”向“喫得營養”、“喫得健康”轉變了。據有關數據,我國居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攝入總量已經基本達標,但是營養並不均衡、不充分的情況還較爲普遍。剛纔江部長在發佈詞中也講到了,大豆及豆製品、牛奶及乳製品等優質蛋白攝入不足。我給你舉幾個數字,一個是目前國內年人均奶類消費量是40.5公斤,遠低於110-183公斤的膳食推薦量,也低於日韓等亞洲國家80-90公斤的水平;大豆及豆製品的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59%,這兩個方面均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去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中國食物與營養髮展綱要(2025—2030年)》,並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以“奶豆添營養,少油更健康”爲主題,舉辦全民營養周活動,倡導增加大豆、牛奶消費,引導消費者形成科學的膳食結構。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題的科普宣傳,促進營養健康消費。一是提升營養健康公共服務。研發推廣營養健康食譜,重點引導增加優質蛋白、富含膳食纖維等食物消費。《方案》重點針對學生羣體,要求科學確定學生餐計劃,優化營養配餐,推動豆製品、優質豆奶等產品進兒童福利機構,鼓勵各地擴大學生飲用奶推廣,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推動食品營養與健康相關知識納入健康教育教學內容。二是強化健康消費宣傳引導。會同相關部門深入推進“健康飲食 合理膳食”專題科普宣傳,積極開展“減油、增豆、加奶”和“增加蔬菜水果、全穀物和水產品攝入”宣傳,引導城鄉居民調整飲食習慣和食物結構,讓老百姓能夠會選、會喫、喫出健康。推出奶類、牛肉這些美食地圖,推動農產品消費與文旅消費深度融合。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我們作爲消費者,現在都深有體會,逛生鮮超市,農產品琳琅滿目,但也會讓人難以選擇。所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品牌農產品,在這裏想請問農業農村部,在強化品牌引領、增強消費信心方面有哪些考慮?謝謝。

江文勝: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正如您所說,現在消費者更願意消費品牌農產品,因爲品牌是質量的保證,是信譽的凝結,具有重要的消費引領作用。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持續推進農業品牌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脫穎而出,成爲增強消費信心、帶動農民增收、引領供需結構升級、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一是農業品牌建設基礎不斷夯實。農產品“三品一標”加快培育,成爲農業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鄉村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加快補齊產後加工、倉儲冷鏈等產業鏈供應鏈短板,爲農業品牌建設奠定了基礎。二是農業品牌精品培育順利推進。我部連續4年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將形成300個左右的區域公用品牌精品培育名單,重點在渠道對接、媒體宣展、金融服務、海外推廣等方面提供支持。三是農業品牌目錄體系基本建立。推進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建設,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省級農業品牌目錄,1420個區域公用品牌、2039個企業品牌、2302個產品品牌納入目錄重點培育,基本形成了上下聯動、梯次培育的農業品牌目錄體系。四是品牌營銷推廣創新開展。加快构建農產品营销服务体系,引導各地不斷提升品牌營銷技術、模式和場景創新能力,推進多渠道、跨渠道、全渠道營銷,推動品牌出海。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強化品牌引領,增強消費信心。一是加大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力度。研究制定農業品牌精品培育管理規範,深入開展“鍛造農業精品品牌”營銷宣傳活動,推動品牌主體對接主流電商平臺和優質供應鏈,提高品牌影響力、競爭力。二是強化品牌目錄消費引領。完善省級農業品牌目錄,提升目錄質量和權威性。指導各地發佈一批目錄品牌消費索引,推動品牌目錄成爲消費目錄,讓優質品牌農產品更好對接消費需求。三是提升品牌營銷服務能力。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開展農產品營銷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營銷服務職能,整合營銷服務資源,加強消費市場研究,推動渠道優化升級。謝謝。

香港大公報文匯報記者:

農產品流通連接田間和餐桌,是優化農產品供給水平、擴大農產品消費的重要環節,請介紹一下商務部在建設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方面都有哪些舉措?謝謝。

江文勝:

這個問題請張祥先生回答。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一級巡視員 張祥: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僅生鮮農產品消費規模就高達10億噸。當前,農產品消費需求已經趨於多樣化,從“喫得飽”向“喫得好”轉變。建設暢通、安全、高效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有利於降低流通損耗、提升農產品消費品質,有利於拓寬農產品上行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近年來,商務部圍繞暢通國內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消費和農民收入雙提升。主要開展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健全農產品供應鏈。結合城鄉商貿流通網絡建設,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菜市場、生鮮超市改造升級,補上冷鏈物流設施短板,降低流通損耗,更好滿足南菜北運、西果東送等跨區域、遠距離的調運需求。截至2024年底,支持建設各類農產品冷鏈設施近2000萬立方米。二是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建設多層次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發展即時零售、直採直供、共同配送等新業態,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打造“農字號”電商品牌。2024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5.8%。三是打造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2018年以來,商務部每年舉辦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系列活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民增收。2025年商務部以“農商對接攜手 助力鄉村振興”爲主題,升級舉辦全國農產品產銷大會,分東西南北片區舉辦4場集中對接活動,其中東部片區定於7月30日—3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辦,9個省份的2000家農業龍頭企業參加,帶來2萬多種特色產品,全國600多家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積極響應,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商務部將與農業農村部一道,共同抓好《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各項任務的落實,發揮商貿流通引導生產、促進消費的先導作用,加快推動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轉型,辦好全國農產品產銷大會,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全國,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謝謝大家。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社會動員等協作幫扶機制在促進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農業農村部下一步還有哪些具體舉措來推進協作幫扶促消費?謝謝。

江文勝:

謝謝您的關注。的確,現在產銷跨區域合作越來越深入。特別是依託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社會動員等機制,東部省份、中央定點幫扶单位、廣大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幫助脫貧地區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直採直供”基地,拓渠道、促消費,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據統計,2021—2024年,東西部協作省份採購和幫助銷售西部協作地區農產品4200多億元,中央定點幫扶单位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1600多億元,既有效促進了脫貧地區農產品順暢銷售,也極大豐富了消費者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按照《方案》部署,深入推進產銷區域合作,加強協作幫扶促消費。

一是推進協作幫扶促消費專項工作。以東西部協作省份爲重點,組織西部省份遴選推薦一批優質農產品及生產經營主體,東部省份遴選推薦一批優質購銷主體,通過磋商洽談、展示展銷、集中推介等途徑,開展產銷雙方撮合溝通,推動在更大範圍實現市場化對接,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係。二是發揮定點幫扶機制促消費作用。引導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利用多種平臺,積極宣傳推介定點幫扶縣特色農產品,組織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活動。充分調動各單位系統內部資源,開展特色農產品直供直銷,引導幹部職工積極採購定點幫扶縣農產品、赴定點幫扶縣康養旅遊。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促消費活動。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和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將消費幫扶作爲重點,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加大農產品採購和幫銷力度,特別是動員有實力、有意願的平臺企業通過資源鏈接、推介引流等方式,幫助打造鄉村文化旅遊消費新場景,吸引更多的城市羣體到鄉村消費,帶動農民增收。謝謝。

中國三農發佈記者:

現如今,生鮮農產品跨越山海,從產地到餐桌一路“鮮”已經不是問題,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冷鏈物流的支撐和保障。請問農業農村部對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方面有什麼樣的考慮?謝謝。

江文勝:

這個問題請雷劉功先生回答。

雷劉功:

謝謝你的提問。古時候的人要想喫到一顆新鮮的荔枝,那得八百里加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現在南方的水果,上午採摘下午就可以寄到你的家裏,一方面是物流,另一方面是冷鏈發揮了重要作用。剛纔,江部長在發佈詞中也講到,“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部聚焦“最先一公里”,就是持續推進產地冷鏈物流網絡建設,張祥司長在介紹中也提到冷鏈物流。這幾年,在產地冷鏈物流網絡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是加快補齊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短板。實施中央財政冷鏈項目,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新增庫容超過9800萬立方米,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二是推進冷鏈重要節點建設。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要素聚集、業態創新、引領產業等能力的農產品骨幹冷鏈物流,打造鏈接城鄉農產品流通的關鍵樞紐;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倉儲保鮮、初加工等能力的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打造產地綜合服務平臺。三是優化產地市場體系。建設33個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發佈663個農業農村部定點批發市場。印發了《省部共建農產品產地市場工作指引》,推動產地市場規範化專業化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優網絡、強協同、增效益”的總體思路,持續優化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網絡,強化全鏈條協同融合,爲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優化產地冷鏈的規劃佈局。我們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重點就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預冷設施、產地冷鏈集配中心以及產後處理能力建設作出部署,持續優化以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爲基礎支撐、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爲綜合服務平臺、區域性骨幹冷鏈物流爲關鍵樞紐的產地冷鏈物流網絡。二是推動財政金融政策創新。推動老舊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更新改造,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再貸款政策支持力度,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發揮財政金融協同聯動作用,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投融資模式,共同支持整域冷鏈物流建設。三是完善冷鏈技術服務體系。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領域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建設,發揮學科羣作用,將冷藏保鮮技術納入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研究內容。推動各地將冷藏保鮮技術納入農技推廣的重點方向。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行業協會等主體拓展冷鏈物流技術服務。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結構,提升制標貫標水平。謝謝。

祁睿:

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海報新聞記者:

《方案》由10部門聯合印發,力度很大,涉及方面很寬。請問在推動各地各部門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方面有何考慮?謝謝。

江文勝:

謝謝您的提問。《方案》是未來一段時間促進農產品消費的一個重要的工作抓手,確實需要橫向協同、縱向聯動。一是強化部門協同。農產品消費有其特殊性,需要做結合的文章,離不開各部門的支持配合。比如,優化農產品的消費環境,就需要加強市場監管執法,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提升融合消費,就需要與餐飲消費、文旅消費、體育消費等統籌設計,提升消費政策協同性。二是強化上下協同。促進農產品消費要發揮地方主體作用。各地要結合產業優勢、文化特色和消費熱點等,按照《方案》部署,制定本地務實有效的政策舉措,形成上下銜接的政策合力。實踐中,各地已經有不少好的做法、好的經驗,我們將適時組織開展交流推廣。三是強化社會協同。有力有效促進農產品消費,涉及全鏈條、多環節,需要社會廣泛參與,營造良好氛圍。我們將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展訂單、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業務,加大對農產品營銷促銷的支持力度。引導電商平臺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常態化、成體系的支持措施,匹配運營輔導、流量補貼等專項資源包,對集中上市的生鮮農產品給予特別扶持。謝謝。

祁睿: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參與,也感謝江文勝先生、雷劉功先生、李強先生、張祥先生的出席,謝謝大家。

本文轉自“中國網”;FOREXBNB編輯: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