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金庫公司熱潮或達頂峯,RWA大浪潮成新趨勢
邁克爾·諾沃格拉茨,被譽爲“加密貨幣超級多頭”,近日表示,大規模創建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加密貨幣的公司,即所謂的“金庫公司”,可能已經達到頂峯。他預測,將股票等傳統資產遷移到區塊鏈上的RWA(Real-World Assets,現實資產上鍊)大浪潮將是數字化資產的下一波大趨勢。
諾沃格拉茨在Galaxy Digital(GLXY.US)的第二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提到,這些公司在公開市場融資並將企業現金投資於比特幣、以太坊等代幣領域。MicroStrategy(已更名爲“Strategy”)是此類公司的典型代表。
由於美國監管環境的友好,近幾個月此類公司激增。早期踐行者大多遵循Strategy公司持有比特幣爲主的金庫營業模式,而近期新進入者則在資產負債表中加入以太坊、Solana以及其他數字代幣。
諾沃格拉茨預計,以太坊的兩大金庫公司類型持有者——BitMine和SharpLink的實際規模將繼續擴張,但他同時警告新玩家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Galaxy Digital已經與20多家加密金庫投資公司合作,爲其加密貨幣資產託管收取管理費。這些合作伙伴已爲Galaxy旗下的加密貨幣託管平臺帶來約20億美元資產,形成諾沃格拉茨所說的“將持續不斷的經常性營收類別”。
Galaxy Digital的業績報告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淨利潤約爲307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1.77億美元。由於第二季度整個加密市場現貨交易活動減少,該公司當季攤薄後每股收益0.08美元,略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截至週二美股收盤,Galaxy Digital股價下跌約4%。
鏈上金融與RWA大浪潮
諾沃格拉茨認爲,加密金庫公司和加密貨幣ETF爲對沖基金提供了重要的加密貨幣敞口渠道。他預測,傳統金融機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也將邁向基於區塊鏈的金融市場結構,預計RWA浪潮將是傳統金融巨頭們聚焦的下一個數字資產超級浪潮。
近年來,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高盛等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都在業績報告中把“從穩定幣轉向RWA”列爲新的業務佈局趨勢。
將股票等傳統資產放到區塊鏈上的“代幣化金融資產”仍是一道未解難題。諾沃格拉茨提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保羅·阿特金斯的新倡議“Project Crypto”,旨在探索美國交易市場如何大規模遷移至區塊鏈技術領域。
諾沃格拉茨將加密金庫/ETF視作傳統金融機構資金的過渡敞口,而真正的數字化終點是讓這些機構直接在鏈上發行與交易“代幣化股票、債券和各種基金”——這正是RWA的典型願景。
預測數據 | 2033年實現代幣化的現實資產規模 | 複合年增長率(CAGR) |
---|---|---|
Ripple與波士頓諮詢公司 | 超過18萬億美元 | 53% |
所謂的“tokenization(即代幣化)”以RWA爲核心,包括國債、貸款、基金份額、房地產、應收賬款、碳信用等可衡量價值的傳統金融/實體資產上鍊條,指任何原本存在於傳統金融體系或實體經濟中的可計量價值,被映射爲鏈上可編程、可轉讓的數字化資產代幣。
今年以來,穩定幣已成功驗證鏈上支付路徑以及“鏈上金融”邏輯,花旗集團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月度穩定幣結算量已達6,500–7,000億美元,甚至傳統銀行業巨頭們陸續計劃發行自有穩定幣。
多數研究將RWA概念描述爲“將有形或離鏈資產的所有權,通過智能合約發行的代幣在區塊鏈上表示”,世界經濟論壇指出,代幣化讓這些資產獲得統一的共享賬本、實時結算與可編程屬性,從而降低交割風險並提高效率。對於傳統銀行巨頭們而言,繼穩定幣之後,廣義上的RWA代幣化浪潮既可大舉拓寬營收來源,也能在合規框架下進一步探索區塊鏈效率紅利。
對於華爾街的傳統大型銀行們來說,與“純加密”資產相比,RWA有實物或法律權利背書,更易納入現行的金融監管框架;此外,債券、貸款等底層資產自帶現金流,可爲鏈上金融產品提供穩定投資收益來源,正切合銀行業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