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本市場上半年IPO集資額全球領先,多元化產業分佈顯著

根據FOREXBNB的報道,香港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於8月12日發文指出,2025年上半年香港資本市場展現出卓越的韌性與制度實力,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增長強勁,超越其他主要國際市場,位居全球IPO集資額首位。今年前七個月,香港共錄得53宗新股上市,集資總額約1270億港元,同比升幅超過六倍,超越過去三年中每一年的全年集資總額。正在處理中的上市申請超過210宗。相比之下,全球IPO市場上半年集資額同比僅增約10%,交易宗數則下降5%。

“雙引擎”推動:A+H股與創科企業並駕齊驅

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所有新股中,有四宗集資額超過50億港元;有七宗爲“A+H”股,合共籌得約770億港元,顯示香港不僅具備支持大型企業上市的廣度與深度,更是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間的關鍵橋樑。上市後,這些公司的H股相較於A股的折讓幅度普遍較小,甚至有H股出現溢價,反映出國際資金透過香港市場投資這些股票的強勁需求。

香港IPO市場的優異表現並非依賴單一板塊,而是呈現高度多元的產業分佈,涵蓋工業、金融、消費、醫療健康、科技、媒體及電訊(TMT)以及新能源等多個領域,反映市場生態既成熟且均衡。

醫療健康企業在港股市場的表現尤爲突出

醫療健康領域共有10家企業成功上市,總融資額達163億港元,其中6家透過《上市規則》第18A章專爲生物科技公司設立的通道進入香港市場。恒生生物科技指數今年升幅近90%,彰顯創新藥物與高端醫療技術正成爲資本市場的新焦點。

同時,植根於泰國的飲料及食品公司、起源於新加坡的疾病篩查公司,以及東南亞一家氧化鋁製造商等具國際背景的企業相繼登陸港股市場,進一步強化了香港作爲國際企業上市地的優勢。這些企業選擇來港上市,正是看重香港在提升品牌國際形象、拓展國際資本投資及連接內地市場等多方面的重要戰略價值。

香港IPO市場的活躍不僅體現在上市企業層面,也體現在國際投資者的廣泛參與。2025年上半年,新股基石投資與機構配售部分吸引了來自北美、歐洲、中東等地的長線基金、私募股權、對沖基金及主權財富基金積極參與。散戶市場也表現踊躍,部分新股錄得多倍超額認購,整體市場氣氛熱烈。這種機構與零售並重的投資生態,不僅提升了市場流動性,更鞏固了香港資本市場“多層次、廣泛參與”的制度優勢。

政策支持制度建設助力市場穩步發展

香港IPO市場的強勢表現,並非僅靠市場情緒的短期推動,而是源自多年來持續落實的制度創新與政策支持。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去年踏入十週年,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後,已將在港上市的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和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股票納入港股通。2023年3月,進一步擴大港股通證券範圍至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合資格國際企業,便利投資者開展多元化的全球資產配置,同時有助吸引與內地有密切業務聯繫的優質知名外企到港上市。

港交所與證監會今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專門服務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企業,爲這些創新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引。隨後,港交所在本月正式實施一系列關於IPO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改革的優化措施,包括規定發行人首次公開招股時須將至少40%擬發售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同時引入兩項公開認購機制選項,提升新股定價及分配機制的穩健性,並平衡本地及國際投資者認購新股的需求。此外,亦引入新的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確保新股上市時具備足夠流動性及交易基礎。

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制度穩健性,也有助於資本的有效配置,促進市場參與者之間的平衡與互信,爲市場的可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資本市場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增長

今年第二季度,根據預先估計數字,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實質增長3.1%,金融及相關商業服務在資本市場持續暢旺的帶動下展現出強勁動力。香港的發展進程穩中向好,而資本市場正是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核心引擎。

在全球貿易格局重構與金融科技變革加速的時代,香港財庫局將持續優化制度設計、推動監管創新、提升市場效率,並結合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等新興領域,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資本市場生態,讓香港不僅持續成爲亞洲金融核心,更是全球高質量企業與耐心資本的首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