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警告:特朗普政府出售房利美和房地美可能推高抵押貸款利率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警告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出售房利美(FNMA.US)和房地美(FMCC.US)可能會推高美國民衆的抵押貸款利率。Pimco公共政策主管利比·坎特里爾在報告中指出,除非股權發售能明確維持政府對兩家機構的財政支持承諾,否則投資者對其發行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需求可能降溫,導致數百萬家庭住房貸款成本上升。

花旗集團策略師的最新測算顯示,若兩家機構完成私有化,抵押貸款利率可能上漲0.1至0.2個百分點。按最高值計算,普通借款人每年將多支付約600美元利息,這無疑會加劇本就被高房價擠出市場的家庭壓力。

美國正計劃讓房利美和房地美重新上市,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啓動的程序旨在籌集約300億美元資金。二十年前,爲避免金融危機期間災難性損失,政府曾接管這兩家機構。長期以來,它們通過購買銀行抵押貸款、打包成債券並擔保違約還款,在推動美國住房擁有率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行業觀察與挑戰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將兩家機構從政府託管中剝離面臨多重挑戰,任何操作失誤都可能削弱市場對政府支持的信心。特朗普政府官員,包括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聯邦住房金融局局長比爾·普爾特,近幾個月來多次強調"防止抵押貸款利率上漲是首要任務"。

房地美前首席執行官戴維·布里克曼坦言:"這是個難解的題,尤其在短期內。若不提供更明確的擔保或拓展盈利模式,解除託管的同時不推高利率幾乎不可能。"財政部和聯邦住房金融局尚未對此置評。

在規模超6萬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市場中,投資者似乎對政府緩解潛在混亂的舉措抱有信心。這包括特朗普本人承諾維持對兩家機構的"隱性擔保"。近期MBS風險溢價幾乎未變,顯示交易員仍相信即便私有化後,政府仍會爲危機中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支持。

不過,Pimco提醒市場不可忽視風險。這家管理超2萬億美元資產的資管巨頭指出:"若無更明確擔保,市場可能陷入緊張。"投資者當前對政府支持的信任,正是其要求較低迴報的原因之一,這也間接抑制了住房貸款利率的上漲。

風險與挑戰

坎特里爾特別提到2019年實施的"統一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市場(UBSS)"規則——該機制允許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債券無需區分來源即可交易,而其有效運作的前提正是政府對所有此類抵押貸款的統一擔保。她在5月報告中指出,若兩家機構解散且無政府明確支持,這種可替代性將被打破,"幾乎必然導致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摩擦"。

花旗集團還指出另一風險:爲吸引投資者參與IPO,兩家機構可能被迫提高盈利能力,而最直接的途徑便是上調向債券買家收取的擔保費——這筆費用用於補償其捆綁發行的MBS所欠本息。該行策略師安庫爾·梅塔估算,私有化後擔保費可能上漲0.1至0.2個百分點,並最終轉嫁至抵押貸款利率。

"若要私有化成功,必須提升回報率。提高擔保費雖非唯一路徑,卻是最簡便的選擇。"他補充稱,此舉可能削弱兩家機構的市場份額。若政府既不提供隱性也不顯性擔保,花旗預計抵押貸款利率可能飆升0.8個百分點,但梅塔認爲這種情況概率較低。

當前,政府推進私有化的具體方案仍存諸多未知。花旗等機構認爲,若最終提供明確擔保,私有化對利率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能推動利率小幅下行。然而,多數觀察人士指出,任何形式的擔保都需國會立法,而在華盛頓黨派僵局下,此路徑可行性極低。

此外,IPO前仍有關鍵問題待解。Pimco的坎特里爾指出,儘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已持續盈利多年,但其上市所需資本仍短缺約2000億美元,"令人懷疑潛在投資者需求"。她認爲,徹底改革資本規則需監管層調整,而目前尚未看到相關動作。

房地美前首席執行官唐納德·萊頓則強調,若政府希望賦予股東更大話語權,需明確兩家機構公開募股後的業務範圍。他在紐約大學弗曼中心的文章中寫道,2008年前缺乏此類約束,正是兩家機構過度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並最終引發救助的原因。

坎特里爾還提到,若市場對政府"隱性擔保"的信任持續動搖,監管層需明確如何處理銀行資產負債表上持有的數萬億美元機構MBS。"所有問題解決都需要時間,"她判斷,房利美和房地美距離私有化可能還需數年而非數月,"若私有化僅帶來邊際收益卻推高利率,是否值得推進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