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做多中國”信號:市場強勢反彈背後的五大核心驅動力

8月14日,高盛時隔半年後再次發聲,明確表態“再次入場,做多中國”。近期,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多個指數持續上漲,背後是政策、業績、資金等多重因素的共振。

港股和內地市場均漲勢如虹,多指數創階段性強勢。8月15日,儘管港股三大指數略有回調,南向資金淨買入約358.76億港元,刷新歷史最高單日淨買入紀錄,今年累計淨流入達9389.21億港元,已遠超去年全年8078.69億港元。A股三大指數今日則放量大漲,滬指再度回到3700點附近。成交額超過2.2萬億,成爲A股歷史上第29个成交额突破两萬億的交易日。

從4月初至今,滬深300指數連漲四月,有望創下2020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其中,以科技股爲主的中小盤指數表現尤爲突出,滬深1000指數(剔除OFA成分股)累計上漲超過12%。更關鍵的是,這輪反彈並非“虛火”——A股月均成交額連續三個月增長,實打實的交易活躍度支撐着行情。

五大核心驅動力,撐起市場信心

驅動力 詳情
政策發力 政府推出個人消費貸款利息補貼計劃,提振消費信心;新能源領域八家鋰電企業達成“暫停擴產”共識,推動行業估值修復。
科技股業績爆發 騰訊2025年二季度營收7529.06億元,調整後每股收益27.52元,均超市場預期3%;AI驅動的投放效率提升,騰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20%。
資金面給力 散戶投資者成爲主力,融資融券餘額突破十年新高,達2020.35億元,高盛散戶情緒指標顯示當前仍屬溫和。
外資“回補”預期升溫 高盛數據顯示,7月其Prime經紀賬簿對中國市場呈淨流出,但當前名義總市值與淨市值出現背離,若全球資金集中回補買盤,可能進一步放大上行動能。
流動性保駕護航 中國6月流動性供應同比增長4.6%,爲兩年多來最大增幅,充裕的資金環境爲股市提供了持續支撐。

高盛交易臺明確表示,當前仍偏好港股和A股的中小盤指數(中證500/1000)。從具體板塊看,高盛偏好的方向爲科技與AI產業鏈、消費復甦鏈、“反內卷”行業以及高成長中小盤。

當前中國市場的反彈,是政策、業績、資金共振的結果。高盛的“做多”信號,或許正是對這一趨勢的確認。對於投資者而言,把握科技升級、消費復甦、產業優化的主線,或能在這輪行情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