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强调贸易策略调整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港府于7月30日发布了新一份《香港营商环境报告》,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马时亨在报告中强调了香港的营商优势,包括政府的廉洁高效、资金的自由流动、金融制度的稳定性,以及香港贸发局、香港投资推广署及经贸办的协同效应。这些因素共同强化了香港的营商环境。

马时亨建议香港应调整贸易策略,积极开拓东南亚、南美及非洲等新兴市场。他特别提到中国近期取消非洲国家商品进口关税的举措,认为香港应把握这一机遇,研究成为中非贸易的中介,促进非洲商品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市场。

在疫情期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曾一度被新加坡追上,但开关后,凭借“一国两制”的优势,香港成功吸引众多企业来港上市,银行及保险业表现出色,今年首次公开募股(IPO)尤为强劲,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马时亨强调,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定位,使其成为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的理想平台,展现出比许多地区更强的应变能力。

马时亨还提到,美国将于9月29日起终止所有国家及地区小额包裹免税待遇,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对贸易、供应链及航运的影响,目前难以评估对跨境电商及物流策略的具体冲击。

香港与瑞士的比较

马时亨比较了香港与瑞士,指出两地人口相若,均在金融、旅游及创科领域表现出色。然而,瑞士的工业发展更为均衡,涵盖钟表、药妆等特色产品,而香港则过于侧重金融业,行业分布不均。他认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为香港高增值工业带来契机,特别是解决土地短缺问题。他举例说明,多年前一家芯片公司因香港土地不足而转往上海,显示土地问题曾限制工业发展,而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可弥补这一不足。马时亨两周前视察该区,对其前景表示乐观。

提升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了解

马时亨提到,2019年事件及疫情影响外媒对香港的看法,部分外国人对香港存在“先入为主”的误解。他强调,未来将加强推广“说好香港故事”,提升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