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債市場格局變化引發波動性增加

英國債券市場正在經歷結構性變化,導致英國國債成爲政府在需要穩定時的薄弱環節。英國央行和財政監管機構警告,需求結構的變化可能導致債券價格波動加劇,甚至引發拋售。市場主導權從穩健買家如養老基金和英國央行,轉移到對沖基金和外國投資者等不穩定參與者手中,使得市場變得脆弱。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和財政大臣雷切爾·裏夫斯將經濟政策與國債收益率掛鉤,接近財政規則限制,使得計劃完全依賴於不穩定的市場。Artemis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經理Liam O’Donnell指出,英國正面臨全球範圍內結構性供需關係的最大轉變,過去10到15年裏英國國債的最大買家如今已不再參與市場交易。

英國國債易受財政過度支出跡象影響,如上週新任財政大臣傳言引發的收益率上升。英國市場受全球影響,固定收益養老金基金購買行爲減少,英國央行減持國債,增加債券供應量。

全球投資策略基金介入填補空缺,但購買意願取決於價格。O’Donnell表示,英國需要吸引外國投資,但政治局勢混亂使得依賴不可靠。英國在全球債券市場結構變革中處於領先地位,財政規則限制下處境艱難。

英國財政赤字可能高達數十億英鎊,國債收益率變動變得重要,尤其是長期債券收益率居高不下,導致政府政策逆轉。彭博宏觀策略師Ven Ram表示,英國稅收收入下降而支出未減少,經濟增長低於疫情前,導致債務相對於GDP的佔比上升。

國債收益率易出現大幅上漲,如秋季預算計劃失去關注,1月份30年期借款成本達1998年以來最高,4月份市場動盪推高收益率。Marlborough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經理James Athey指出,流動性不足和持倉結構失衡導致價格波動幅度過大,根本原因在於國債供應量巨大和政府財政計算方式糟糕。

英國財政監督機構預算責任辦公室警告,養老金需求下降使政府易受外國投資者影響,可能導致政府債務利率上升0.8個百分點。對沖基金策略興起導致市場波動性增加,2025年前五個月在英國國債交易中的活躍度佔總交易量的59%,高於歐洲和美國,較2020年的44%有所上升。

英國央行也警告,迅速平倉交易將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上週舉措是市場波動性更大的例證。

年份 對沖基金在英國國債交易中的活躍度
2020年 44%
2025年前五個月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