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簽署行政命令擴大401(k)退休計劃投資範圍,引發業界熱議
白宮近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監管機構擴大401(k)退休計劃中的另類投資渠道,包括加密貨幣、私募股權等資產。這一政策變動引發業界熱議,支持者認爲此舉能爲普通投資者提供獲取高收益的機會,但批評聲音指出,此類未經充分壓力測試的資產可能帶來新的風險。
資產管理研究機構Cerulli Associates的退休業務主管克里斯托弗·貝利指出,私募股權、加密貨幣及私人控股公司(如OpenAI、SpaceX等)的投資特性與傳統退休資產存在本質差異。這些另類投資不僅缺乏公開市場的流動性保障,費用結構也更爲複雜。
以私募股權爲例,其長期採用的"2%管理費+20%收益分成"模式,遠高於當前401(k)計劃主力產品——共同基金0.26%的平均費率水平。晨星分析師傑森·凱普哈特強調,部分另類投資的費用信息甚至需要從合同腳註中挖掘,最終成本可能超出投資者預期。
行業分析師認爲,若要將這類資產納入主流退休計劃,資產管理機構需開發費用更低、流動性更強的新產品。Allvue Systems私募資產管理解決方案負責人菲利莎·漢森指出,當前私募資產的信息披露機制與每日計價、透明交易的公募市場存在根本性錯配,這要求計劃發起人建立全新的估值與監控體系。
Wealthspire Advisors副首席投資官德米特里·卡特斯內爾森則提醒,過去數十年401(k)計劃的發展始終圍繞"降費減損"的核心邏輯,若因政策變動導致投資組合快速重構,可能逆轉這一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黑石集團總裁喬恩·格雷提出,私募資產更適合投資期限較長的年輕羣體,而非臨近退休的投資者。這一觀點與英特爾退休計劃訴訟案形成呼應:該企業員工曾因計劃包含對沖基金、私募股權等另類投資提起訴訟,雖經七年訴訟最終敗訴,但德普律師事務所律師指出,此類法律風險可能成爲計劃發起人的重大負擔。業內普遍認爲,若缺乏監管層面的法律保護機制,資產管理機構可能因訴訟成本對政策執行持謹慎態度。
當前市場共識認爲,擴大另類投資渠道的願景需解決三大核心問題:建立符合退休計劃特性的費用結構、完善非公開市場的估值與流動性機制、構建投資者教育體系。
Cerulli的貝利強調,普通退休儲蓄者既缺乏主動優化資產配置的專業能力,也難以理解私募資產對組合風險收益特徵的影響,這要求資產管理公司與計劃發起人承擔更重的投教責任。在相關機制完善前,這場政策變革引發的討論仍將持續。
費用結構對比 | 私募股權 | 共同基金 |
---|---|---|
管理費 | 2% | 0.26% |
收益分成 | 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