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基建融資狂潮引發華爾街關注,市場擔憂泡沫風險
華爾街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AI基礎設施融資熱潮,數百億美元資金湧入數據中心建設,連銀行家們的假期都受到影響。然而,隨着資金的瘋狂湧入,業內高管和分析師開始質疑這股投資熱潮是否正在催生新的泡沫,尤其是當投資者爲一項五年後形態未卜的技術提供長達30年的融資時。
鉅額融資案例頻現
8月23日,摩根大通和三菱UFJ金融集團牽頭一筆超過220億美元的貸款,支持Vantage Data Centers建設大型數據中心園區。Meta則從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和Blue Owl Capital獲得290億美元資金,在路易斯安那州農村地區建設大型數據中心。這些交易凸顯了市場對AI基建融資的狂熱追捧。
據行業追蹤機構Project Finance News數據,市場預計今年規模將增長至600億美元,是2024年的兩倍。瑞銀信貸策略主管Matthew Mish表示,私人信貸對人工智能的資金投入在過去三個季度中每季度約爲500億美元的低端水平。
月份 | 融資案例 | 金額(億美元) |
---|---|---|
7月 | xAI債務和股權交易 | 100 |
7月 | CoreWeave債務交易 | 26 |
8月 | Meta借款和股權交易 | 290 |
8月 | Vantage Data Centers債務承銷 | 220 |
市場擔憂與風險
行業關鍵參與者承認AI投資者可能面臨痛苦。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表示,當前的人工智能投資狂熱與19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存在相似之處。麻省理工學院一項研究顯示,95%的企業生成式AI項目未能產生任何利潤。
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反差正讓信貸觀察人士感到緊張,特別是考慮到許多融資安排都基於數據中心未來現金流的預測,而這些技術的長期盈利能力仍存在不確定性。
S&P全球評級私人市場分析全球主管Ruth Yang指出:“數據中心交易是針對一項我們甚至不知道五年後會是什麼樣子的技術進行的20到30年期融資。我們對未來現金流的評估持保守態度,因爲我們不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沒有歷史依據。”
市場數據顯示泡沫跡象正在顯現。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目前有498家AI獨角獸企業,總估值達2.7萬億美元。AI初創公司的估值倍數已超過100倍。
潛在的終結因素
許多AI債務交易都基於這樣一種理念:他們建設的數據中心將產生足夠的收入來償還貸款。如果AI價格再次下跌,可能會讓一些投資者擔心能否獲得償還。電力需求的狀況也可能成爲借貸狂潮的終結。數據中心消耗大量電力,電力價格今年上漲了近7%。
德克薩斯州對價格上漲的不滿尤爲嚴重,該州通過了一項法律,賦予電網運營商在危機中減少數據中心電力供應的能力。
股票市場也開始顯現懷疑情緒。人工智能風險和回報的典型代表CoreWeave今年早些時候進行了引人注目的IPO,但該公司股價已從峯值下跌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