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券市場信用利差收窄,投資者面臨風險考驗

在經濟樂觀情緒升溫和資金過剩、資產稀缺的背景下,全球債券市場的定價機制出現扭曲,投資者對承擔違約風險所要求的補償降至多年來最低水平。信用利差,即高風險資產與美國國債等安全資產之間的收益率差異,正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收窄。這一現象的背後是金融市場波動性處於低位,促使投資者追逐更高票息收益資產,投資範圍從公司債擴展至新興市場貨幣等多個領域。

具體來看,美元計價的投資級公司債所支付的額外利息已接近互聯網泡沫破裂前的最低水平;風險最高的銀行債券價格也罕見地升至高位;少數發債主體的債券收益率甚至低於美國國債,出現了史上首次利差倒掛現象。

債券市場現狀

企業基本面改善是部分債券定價重估的客觀因素,數據顯示企業有能力支付利息並償還到期債務。全球多數主要央行正處於降息週期,進一步減輕了發債主體的償債壓力。

截至週三,全球投資級公司債的風險溢價已降至81個基點,接近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過去五年該指標的平均值爲116個基點。

時間 全球投資級公司債風險溢價(基點)
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 81
過去五年平均值 116

信貸利差收窄也受到技術性因素的推動。近年來債券絕對收益率的上升催生了一批旨在捕捉高收益機會的固定收益投資策略,市場供需平衡因此發生傾斜。

此外,被動吸納全市場債券的信貸指數型基金、以收益爲核心的固定期限基金規模持續擴大,這一趨勢或在不斷拉平不同債券的收益率差異;保險公司也在將公司債打包成年金產品出售給退休人羣,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債券的需求。

市場隱憂

對於警惕當前高估值風險的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場耐心的考驗。他們或許會選擇退出這場“資金過剩、資產稀缺”的風險狂歡,但只要市場波動性維持低位,他們就只能持有低收益資產,這將對整體投資回報造成拖累。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正主導投資者情緒。這種心態在全資產類別中蔓延——全球股指、黃金、比特幣等資產均攀升至歷史高位。

追逐收益的狂熱在安聯保險集團的發債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家機構發行12.5億美元永久債券,創下今年金融業利差新低,卻仍獲得125億美元超額認購。

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本月早些時候,新興市場發行體美元債券的風險溢價跌破260個基點,爲2013年以來首次。

時間 新興市場發行體美元債券風險溢價(基點)
2013年以來首次 低於260

彭博指數顯示,本週初亞洲投資級美元債券利差收窄至60個基點,創下歷史最低水平,不足過去十年平均值的一半;此外,高收益債(垃圾債)相對投資級債券的額外收益率,也接近金融危機後的最低水平。

全球最大上市對沖基金英仕曼集團全權委託新興市場債券策略主管Guillermo Osses對當前“無差別買入”的市場行爲表達了擔憂。

這種市場狀態,使得投資者在面對風險時幾乎毫無緩衝空間——近期美國就業數據釋放經濟放緩信號,服務業景氣度也持續走弱,這些都可能成爲市場轉向的導火索。

安本投資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市場資深人士Luke Hickmore預測,美國經濟可能在明年開始“出現裂痕”,未來12個月內,投資級公司債的風險溢價或從當前水平(彭博指數顯示週二爲76個基點)擴大至130-140個基點。

“目前市場的繁榮景象固然誘人,利差甚至可能進一步收窄,但整體形勢已十分脆弱,” Hickmore警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