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是否進入慢牛階段及多資產配置戰略意義探討
近期A股市場表現搶眼,特別是科技板塊領漲,引發市場對是否進入慢牛階段或局部過熱的討論。在興證全球基金、興銀理財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投資·向善”大講堂上,多位業內專家就A股市場趨勢和多資產配置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
A股市場趨勢分析
睿郡資產合夥人董承非認爲,本輪市場上漲的核心驅動力在於權益資產風險收益比的提升和債券市場無風險收益率的下降,導致投資者轉向風險資產尋求更高回報。他指出市場存在局部泡沫,尤其是科技板塊,但認爲這是大行情的正常現象。董承非期待市場呈現慢牛趨勢,但也保持審慎態度。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王海濤從價值與成長的辯證關係分析市場風格分化,認爲成長板塊表現強勁,但價值風格並未過時,終將回歸。他強調價值與成長並非對立,許多優質公司兼具兩者特徵。
寧泉資產投資經理曾銘偉表示,寧泉堅持穩健的投資風格,提醒市場內外部風險並未消失,需警惕負面事件的衝擊。
多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復旦大學教授羅妍提出多資產配置的議題,專家們認爲,在A股市場波動加劇、風格輪動頻繁的背景下,多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董承非強調降低組合波動率爲核心目標,通過衍生品等操作降低組合波動。
王海濤受橋水“全天候策略”影響,推動該策略本土化,通過ETF方式在境內產品中實施,並計劃拓展至海外市場。
興銀理財創新業務部總經理葉予璋將戰略資產配置定義爲“科學+藝術”的過程,提出三種主流配置思路:基於阿爾法的邏輯、全球資產配置、中性策略。他特別推薦偏債混合策略作爲長期投資的基礎配置,並倡導“啞鈴型”或“三角型”股票配置。
寧泉資產曾銘偉以可轉債爲例,展示瞭如何通過多元化工具實現“下行有保護、上行有空間”的投資目標。
配置思路 | 描述 |
---|---|
基於阿爾法的邏輯 | 私募多策略、量化多策略,追求超額收益 |
全球資產配置 | 跨市場、跨類別的大類資產輪動 |
中性策略 | 量化中性、CTA、套利等,提供與傳統資產低相關的收益來源 |
本文轉載自:財聯社;FOREXBNB編輯:陳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