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正在目睹一批“新型”的个人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敢于低买,在每次价格回落时都积极购入,助力股市不断刷新高点。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投资者结构的根本性转变:新一代投资者没有经历过熊市,他们只体验过长期的牛市。
今年早些时候,由于关税争端导致市场下跌,个人投资者大规模进入市场抄底,推动股市回升至历史新高,甚至重新点燃了MEME股的交易热情。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4月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标普500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约5%,个人投资者的买入量创下了记录。8月初,由于就业数据不佳导致市场暴跌后,个人投资者再次迅速入市,推动标普500指数继续上涨。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逢低买入”的韧性可能比许多市场资深人士意识到的更为持久。当前的新一代投资者大多在极低利率的环境中开始他们的投资生涯,他们主要经历的是持续上涨的牛市,早期投资的成功使他们在市场波动时更倾向于持有。
Ned Davis Research的首席美国策略师Ed Clissold提供的数据显示,这种结构性变化加上交易娱乐化的趋势,正在改变市场参与者的构成。
这批年轻的投资者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成长。他们没有互联网泡沫破裂或金融危机等灾难性事件的记忆,相反,他们在投资生涯的早期就获得了成功,这激励他们承担更大的风险,并在市场波动时坚持持有。
数据显示了这种心理变化的影响。2022年,美联储的加息考验了这种“逢低买入”的倾向,标普500指数下跌了19%,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然而,许多投资者选择坚守阵地,美国股票共同基金和ETF在当年录得了27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他们很快得到了回报,随后标普500指数迎来了25年来最佳的两年表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历过更艰难时期的老一辈投资者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者从美国股票基金中撤出了近500亿美元,即使在2009年3月股市触底后,资金流出仍然持续了四年。
这也意味着那些撤资的投资者错过了标普500指数历史上最长牛市的开始。
交易和下注已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的娱乐方式。朋友之间的群聊充满了关于体育、热门股票和meme股的讨论,似乎每个人都认识某个在加密货币上一夜暴富的人。
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易各种资产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一些券商试图将投资“游戏化”,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营造“赌场”的外观和感觉,同时提供期权和预测市场等高风险交易工具。
这些变化维持了个人投资者的参与度,他们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个人交易者在期权总交易中的占比最近在20%左右徘徊,甚至高于2021年meme股狂热期间的峰值。
Jefferies的数据显示,他们约占股市交易量的五分之一,略低于2021年的高点,但大约是2010年数字的两倍。
更重要的是,坚持投资股市的人见证了他们的投资组合的膨胀。标普500指数已成为许多美国人财富增长的实时晴雨表,表现超过了房地产或债券等其他资产。
根据Fidelity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该券商拥有53.7万个401(k)百万富翁账户,创下了历史记录。
股票与美国人财务状况的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根据Ned Davis Research的首席美国策略师Ed Clissold的数据,第一季度股票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飙升至36%,这是自1950年代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分析指出,尽管每轮牛市最终都会结束,估值越高,跌幅可能越严重,但如果投资者心理确实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可能存在一个以前未被充分认识的缓冲机制来限制损失。
当今新一代看涨投资者的作用可能类似于以往的空头,在其他人都在抛售时介入买入。资深市场观察人士、前Leuthold Group首席投资策略师Jim Paulsen表示:
“这让人们更加大胆,因为他们一直很成功,你开始觉得‘这就是交易,我能承受回调’。”
嘉信理财最近对客户进行的调查发现,约8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未来几个月市场出现波动,他们计划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