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下调影响保险业:预定利率预期下降,长期险保费或上涨
今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下调。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下降10个基点。此次LPR下降为2025年首次,对保险业产生深远影响。
LPR下降后,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迅速下调存款利率,最高降幅达25个基点,6家国有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全面跌至1%以下。业内人士预计,二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有望进一步下调,可能在三季度触发动态调整机制,导致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降。
监管和险企应对措施
为应对人身保险产品切换,监管已对人身险公司产品切换的时间周期及诉求等开展充分调研摸底。不少险企已提前储备新品,并组建工作专班,制订形成“1+N”工作方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提出保险公司应对预定利率调整的三项原则:强化资产负债联动,避免负债成本压力片面向投资端传导,牢牢守住底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增收益。
预定利率与保险产品收益
LPR、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走势直接影响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进而对寿险公司的产品定价、销售策略等产生重要影响。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主要锚定三大关键利率指标:5年期LPR、5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
截至5月15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低至1.69%。保险业协会公布的一季度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较前值下调0.21个百分点。若二季度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仍低于2.25%,则预定利率最高值须下调,与之对应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的保底收益率也须有所下调。
国金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舒思勤预计,理论上至少需要下调25个基点。若此次预定利率下调至2.25%,则四季度还需再次下调,预计传统险预定利率或直接降至2%。
预定利率直接关联保险产品收益,业内人士判断,长期险保费或将迎来新一轮上涨。以30岁男性投保增额终身寿险为例,预定利率从2.5%降至2.25%,同样缴费条件下,保单现金价值在30年后将减少约8%—10%。
行业数据与分析
时间 | LPR调整 | 存款利率调整 | 国债收益率 | 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 |
---|---|---|---|---|
5月20日 | 1年期3.0%,5年期以上3.5% | 最高降幅25个基点 | 10年期1.69% | 2.13%,较前值下调0.21个百分点 |
今年一季度,保险业累计原保费收入1.52万亿元,同比下降1.16%,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2万亿元,同比下滑2.63%。
为平稳有序应对新一轮人身保险产品切换,不少公司已提前储备新品。太保寿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有序地推动新产品开发备案、系统调试、渠道合作等,有条不紊地推进产品切换工作。
业内人士建议取消《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中“保险公司未对年度累计规模保费收入少于100万、且年度累计销售件数少于5000件的备案个人产品进行主动停售”的要求,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做好业务衔接。
资产负债统筹与投资能力提升
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过去20多年国内市场利率维持较高水平,保险公司通过投资收益可以比较容易支持高负债成本和大规模费用投入。近两年,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长端利率持续下行,动摇了产品设计依赖利差的逻辑根基。
为应对利差损风险,保险公司开始积极从产品层面转型,通过转型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来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在强化“三差均衡”的同时,业内人士建议提升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适配具有“低保费、高保额”等普惠性特征的民生保险。
从资产端来看,其建议加强对利率中期趋势的前瞻研判,择机拉长久期,弥补固定类资产收益率下行影响,重视长久期地方债、国债的配置价值,同时优化权益类资产结构。
中英人寿总经理崔巍认为,随着预定利率调整,低保证利率的产品仍存在机遇。保险要充分发挥健康、养老、财富、传承等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作用,聚焦功能性服务,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多元且复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