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分析:北方增长迅速,区域差异显著
根据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2025年8月乘用车区域市场流向分析》中的报告,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表现强劲,尤其是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传统燃油车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需求依然较大,占比约60%,而在东部平原地区和南方地区,新能源车占比已超过50%。8月份,北方地区新能源车增长迅速,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占比提升明显,海南和广西地区的新能源车占比已达60%,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区域市场特征与政策影响
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内需和出口多元化发展,区域车市结构发生变化。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9%,显示出国内车市的强势增长。"北强南弱"的格局持续,北方车市2025年8月较上年同期份额虽下降0.2个百分点,但较2022年增长5.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车市保持6.8%的较高份额水平。
"两新"政策促进了乘用车内需消费,特别是华北、东北地区的A00级车和大部分地区的A0级电动车呈现较强增长态势,政策补贴使得经济型电动车受益最大,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
新能源车市场结构分析
新能源车在北方的普及加速,插混车型在北方省份提升较快,纯电动车在南方的接受度提升,推动全国梯度电动化加速。8月份C级车型走势较强,北京、上海、广东的大型SUV等表现突出。
中国乘用车消费结构中,SUV车型增长态势良好,尤其在中西部地区表现较强。国家"两新"补贴政策中新能源补贴偏高,拉动了轿车市场的回升。东部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南、河北等平原地区,纯电动轿车发展较强,推动了私车普及。
地区 | 新能源车占比 | 燃油车占比 |
---|---|---|
中西部和北方 | 约40% | 约60% |
东部平原地区和南方 | 超过50% | 约50% |
海南和广西 | 约60% | 约40% |
国家补贴中低端车型效果最佳,新能源车相对燃油车获得更高的补贴优势,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得到释放。上海与北京的豪华车市场占比高,2025年自主快速发展,豪华车份额下降明显,合资份额在大城市已小于豪华车份额,体现了自主对合资的替代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