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元作爲傳統避險貨幣的地位遭遇了嚴峻挑戰,其“避險天堂”的稱號似乎難以恢復。
根據追風交易臺的報道,高盛的最新研究顯示,美元正在經歷數十年來避險屬性最明顯的減弱週期——在美股下跌時,美元同步貶值的可能性比過去十年增加了兩倍多,這促使全球投資者重新考慮他們的外匯對沖策略。政策不確定性、美國回報率優勢的縮小以及資本流動的轉變是三大因素,它們正在形成對美元持續施壓的力量。
高盛的策略師Karen Reichgott Fishman和Lexi Kanter在他們的研究報告中提到,儘管美元與風險資產的相關性近期有所正常化,但分析師們認爲美元可能繼續表現爲“風險”貨幣。該投資銀行建議外國投資者增加外匯對沖,而美國投資者則應減少對日元、瑞郎、欧元等防御性貨幣的对冲,以適應這一結構性變化。
在美股回調期間,美元頻繁出現貶值現象。
高盛的數據顯示,在截至7月初的27周內,股市和匯市雙雙下跌的情況比2014-2024年的平均水平高出兩倍多。當美股下跌時,美元同步走低的概率從歷史平均水平的16%上升到了33%。
更令人擔憂的是,股票、美國國債和美元三者同時下跌的情況也變得更加頻繁,這被視爲美國資產整體吸引力下降的關鍵信號。高盛的策略師Karen Reichgott Fishman和Lexi Kanter在報告中指出,這種模式反映出美國資產“安全港”地位的削弱。
高盛分析認爲,美元難以迅速恢復其傳統避險屬性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確定性的高企。從關稅政策到美聯儲的獨立性等問題都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要看到一個更加可預測和友好的政策環境,纔會重新依賴歷史上已建立的相關性關係。不穩定的政策只會讓投資者卻步。
此外,資本分散化趨勢的增強和美國回報前景優勢地位的減弱也加強了投資組合多元化的理由。高盛之前的研究表明,資金流動在美元表現不佳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對非美元市場的更大邊際需求應該會允許外匯繼續偏離週期性基本面,即使美股前景看起來更加積極。
同時,財政擔憂也可能重新抬頭,正如5月底短暫出現的情況。但如果債務問題再次出現,這可能會重新激活“利差擴大-美元貶值”的負反饋循環,加劇資本回流和美債拋售的擔憂。
高盛的量化分析揭示了外匯對沖策略有效性的顯著變化。根據報告,過去6個月外國投資者持有外匯對沖的美股平均收益顯著高於無對沖策略,這與近年來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分析顯示,歐洲投資者從對沖策略中獲得的收益最大,即使是加拿大投資者也能看到更好的結果。從風險角度來看,外匯已成爲多資產投資組合方差的更大貢獻因素,進一步支持了對沖策略的合理性。
不過高盛也指出,對沖成本一直是部分投資者的限制因素。但美聯儲重新降息至少可能鼓勵那些國內利率較低地區的投資者開始進行更重大的調整,如日本。
儘管高盛並不認爲美元避險吸引力會發生永久性轉變,當前環境類似2017年溫和貶值,而非歷史暴跌期。
然而,當前通向美元走弱的路徑增多,以及迴歸非典型相關性的幾率上升,使風險偏向於比目前預期更大幅度和更持久的貶值。
如果形成“資金逃離→美元跌→更多人逃離”的循環,貶值力度和時長可能遠超預期。就像超市打折引發搶購,美元走弱本身會吸引更多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