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水泥業利潤改善預期增強,政策導向轉變

根據高盛7月5日發佈的研報,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釋放了重要政策信號,明確提出要發展“統一大市場”,並首次明確提及打擊企業間“過度激烈競爭”導致的價格下跌問題。這標誌着政策重心從短期措施轉向更加根本性的產能退出機制,有望爲鋼鐵和水泥行業帶來可持續的盈利改善。

鋼鐵行業:5000萬噸減產計劃提速

高盛預計,在新的政策環境下,鋼鐵行業此前制定的5000萬噸減產計劃執行概率大幅提升。如果減產計劃從7月開始執行,2025年下半年粗鋼產量將比上半年平均水平低12%,同比下降6%,將在這一期間創造顯著的供給缺口。高盛參考2021年下半年類似情況指出,當時國內鋼鐵市場出現近10%的供給缺口,導致利潤率擴張和出口下降。

根據高盛測算,期貨價格隱含的螺紋鋼價差顯示,鋼鐵利潤率有望擴大近200元/噸,鋼鐵減產執行概率約爲70%。

水泥行業:產能出清進入實質階段

據中國水泥協會數據,高盛估算未經授權的過剩熟料產能超過4億噸,約佔行業總產能的18%。此外,基於最低利用率和能耗強度的額外要求,還有2.77-3.77億噸产能面临退出压力,佔行業產能的12-17%。

高盛研報顯示,未經授權產能和高能耗類別產能的潛在關閉可能導致22-27%的產能削減,使行業產能利用率從當前的50%提升至70%,屆時平均毛利潤有望回升至80元/噸或更高水平。

行業 產能削減比例 產能利用率提升 毛利潤預期
鋼鐵 - - 利潤率擴大近200元/噸
水泥 22-27% 從50%提升至70% 平均毛利潤回升至80元/噸或更高

此次會議的表述顯示政策重心正在從此前的“反內卷”短期措施轉向更加根本性的產能退出機制。高盛分析師認爲,從產能控制轉向產能削減的政策方向是積極的,有望爲相關行業帶來可持續的盈利改善,而非僅僅是短期的價格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