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二季度GDP預計反彈,但貿易政策和結構性問題掩蓋真實增長動能
儘管美國商務部即將公佈的第二季度GDP初值可能顯示經濟反彈,但貿易政策擾動與結構性疲軟正掩蓋真實增長動能。據一份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在經歷第一季度0.5%的環比萎縮後,4-6月GDP年化增速可能達2.4%,但最新貿易與庫存數據修正後部分機構已將預期上調至3.3%。不過這一樂觀數值背後,是貿易逆差收窄至近兩年低點及庫存小幅回升的技術性支撐,而非內需實質性改善。
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持續發酵,成爲當前經濟數據失真的核心因素。第一季度貿易對GDP的貢獻率創紀錄下降4.61個百分點,儘管二季度可能部分逆轉,但進口流量下降導致的低庫存狀態,使得貿易增長對GDP的拉動效應被部分抵消。
桑坦德首席經濟學家斯坦利指出,連續兩個季度GDP數據都未能真實反映經濟基本面,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已滲透至企業決策層面,引發廣泛謹慎情緒。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斯威特分析,關稅成本將逐步傳導至通脹數據,侵蝕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抑制消費意願。
消費與投資表現印證經濟內生動力不足
作爲佔經濟比重超三分之二的消費支出,在經歷一季度幾乎停滯後預計僅溫和回升;企業設備投資更可能延續疲軟態勢。與此同時,儘管《大而美法案》消除了部分財政政策不確定性,但其減稅與支出條款被預計將使美國聯邦債務再增3.4萬億美元,十年間僅推動實際GDP年均增長0.5%,政策效益遭質疑。
勞動力市場成爲關鍵觀察點
斯威特強調,只要裁員規模未顯著擴大,經濟或可勉強維持下半年增長,這也降低了美聯儲短期內降息的緊迫性。市場普遍預期,在6月維持利率區間4.25%-4.50%後,美聯儲下一次降息可能推遲至12月。
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教授孫元文指出,儘管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可能提升生產力,但移民政策收緊導致勞動力增長放緩,單靠技術進步難以支撐經濟增長。
當前經濟格局呈現矛盾特徵:二季度GDP或現技術性反彈,但全年增速預計從2024年的2.8%驟降至1.5%甚至更低;約60%的進口商品仍未被貿易協議覆蓋,實際關稅水平創上世紀30年代以來新高。
這種背景下,面向國內私人買家的最終銷售額增速預計低於一季度的1.9%,顯示終端需求增長乏力。如何平衡貿易保護與經濟增長,成爲政策制定者與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