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相對美股表現強勁,未來行情持續性分析
近期,A股市場表現引人注目,不僅跑贏了GDP,而且在下半年以來的累計收益上也超越了美股(標普500)。根據滾動12個月累計收益的標準,A股相對美股的超額收益已超過15%,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在當前宏觀背景下,A股與美股的對比成爲中美經濟“攻守之勢異也”的直接體現。本文將探討A股跑贏美股的持續性及其背後的因素。
A股跑贏美股的歷史表現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A股(上證指數)跑贏美股(標普500)的月份佔比約爲41%,其中A股單方面上漲的場景佔比約爲18.5%。在A股和美股共贏的條件下,A股跑贏的概率更大,同漲情況下A股跑贏概率約爲54%,同跌情況下這一概率則只有約28%。
使用過去12個月上證綜指相對標普500指數的累計“超額”收益率和擴散指數來衡量A股相對美股的歷史表現,定义超額收益率大于0且在上漲,擴散指數處於上升狀態的階段爲A股“跑贏”美股的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典型的A股跑贏美股的階段主要有10段,平均持續時間爲10個月左右,上證指數相對標普500的滾動12月累計“超額”收益率最高達到58%左右。
A股跑贏美股的主要因素
在估值盈利貢獻上,A股收益率拆分爲PE和EPS,估值變動在A股漲跌中的貢獻相對更大,起到主導作用。這與A股在跑贏GDP過程中,估值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相一致。
行業方面,主動跑贏行情中,整體普漲是大概率事件。2000年以來A股各個跑贏區間內行業漲幅排序顯示,機械、金融、軍工、計算機等行業更容易跑出較好表現。但具體到各個階段有所差異,週期性行業在經濟改善時期表現更爲出色,而流動性推動時期科技行業及小盤股漲幅更加顯著。
A股跑贏美股的開始與結束
每一輪A股跑贏的經驗都有所不同,都有不同的背景和觸發事件。從經濟週期來看,A股跑贏主要還是發生在中國經濟週期性向上的階段。政策角度,廣義的寬鬆可能更重要,包括貨幣政策本身的寬鬆以及美元的強弱。
被動跑贏的例外往往源於美國自身的“麻煩”,如2022年、2002年美股的劇烈回調。跑贏行情結束可能來自於A股漲幅的走弱或風險偏好修復下美股的反彈。
未來行情持續性分析
本輪A股跑贏美國起始於2025年6月,中美元首通話使得中美關係上升到新的階段。如果A股能維持相對收益,根據歷史規律,本輪跑贏行情可能至少能持续至明年两会前后。我们倾向于认为本輪A股的上漲以及“跑贏”行情並沒有結束,政治局會議明確表示要“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國內政策仍有空間。
接下來跑贏的持續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共同進入降溫或調整,但美股調整的幅度更大;二是繼續高歌猛進。目前看前一種情形概率更大。9月國內閱兵、美聯儲降息落定後,“慢牛”訴求下行情很可能進入盤整階段。
風險提示:國內經濟增長和政策推進不及預期;關稅擴散超預期,導致全球經濟超預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導致資產價格波動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