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股價下跌,AI芯片市場格局生變
截至週五美股收盤,英偉達(NVDA.US)股價下跌近3%,面臨失守4萬億美元市值的風險,這是近兩個月來的首次。盤中跌幅最深接近5%,周線指標顯示,英偉達股价已连续四周下跌。市場在美國非農數據遠不及預期觸發衰退預警以及博通AI ASIC市場規模激增的雙重壓力下,陷入拋售恐慌。
臺積電表現強勁
臺積電美股ADR股價近期表現強勁,僅次於博通。在芯片產業鏈中,臺積電以其數十年的造芯技術積澱和全球領先的芯片製造技術,長期霸佔全球絕大多數芯片代工訂單,尤其是5nm及以下最先進製程的芯片代工訂單。
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
儘管非農數據低迷導致美國經濟“軟着陸”預期降溫,但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大幅升溫,9月有望降息50基點,這對英偉達等超大盤成長股構成利好。
博通的強勁業績與未來展望帶來的殺傷力是市場恐慌的核心邏輯。英偉達在AI芯片領域的最強競爭對手——博通,聯合谷歌、Meta以及微軟等科技巨頭推出的AI ASIC營收規模迅速崛起,令華爾街頂級投資機構及散戶投資者感到恐慌。
AI ASIC與英偉達AI GPU屬於AI芯片的兩種截然不同技術路線,兩者在很大程度上互爲市場競爭對手。尤其是AI ASIC在AI訓練/推理領域具備明顯的性價比與能效比優勢。
公司 | 第三財季AI基建相關半導體營收 | 同比增速 | 第四財季預計營收 | 預計同比增長 |
---|---|---|---|---|
博通 | 52億美元 | 63% | 約62億美元 | 近70% |
博通首席執行官陳福陽(Hock Tan)表示,在獲得逾1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訂單後,預計2026財年的與人工智能相關聯的營收增速將比此前預期更加強勁。
中國股市的ASIC熱潮
在中國股市,押注ASIC路線的寒武紀成爲最熱門股票,今年以來漲幅高達95%。高盛將寒武紀12個月目標價從人民幣1835元上調至2104元,上調幅度達14.7%,並維持“買入”評級。
寒武紀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暴增4347.82%,實現歸母淨利潤10.38億元,去年同期虧損5.30億元。
全球資金淨多頭的押注核心開始從英偉達AI GPU鏈條大規模轉向AI ASIC鏈。全球持續井噴式擴張的AI算力需求,加之美國政府主導的AI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愈發龐大,全球科技巨頭們不斷斥巨資投入建設大型數據中心,意味着對於長期鍾情於英偉達以及AI算力产业鏈的投资者们来说,席捲全球的“AI信仰”對於算力領軍者們的股價“超級催化”遠未完結。
英偉達較8月高點已下跌約10%,市值蒸發近4700億美元。微軟以3.7万億美元的市值位居第二。
瑞穗證券的股票交易董事總經理Daniel O’Regan指出,相較於博通,英偉達觸及了18個月來的相對低點。今年以來博通股價表現大幅優於英偉達。
公司 | 股價表現 |
---|---|
博通 | 週五收漲近10%至334.89美元 |
英偉達 | 週五盤中跌幅一度接近5% |
博通在AI基礎設施領域AI ASIC定製化芯片目前最爲重要的參與力量,比如谷歌數據中心服務器AI芯片——TPU AI 加速芯片,博通乃核心參與力量。
隨着美國科技巨頭們堅定向人工智能領域砸巨資,受益最大的贏家勢力不僅包括英偉達,還包括AI ASIC巨頭們,比如博通、邁威爾科技以及來自中國臺灣的世芯。
臺積電詮釋何謂“經典永不過時”。自2023年以來需求火爆的AI GPU,以及近期需求炸裂的AI ASIC都離不開臺積電。臺積電目前爲全球最大規模的合同芯片代工廠商,隨着佈局AI的狂熱浪潮未見降溫之勢且繼續席捲全球,其客戶英偉達以及AMD、博通等芯片巨頭,持續從市場對於AI最核心基礎設施——AI芯片的激增趨勢中受益。
臺積電最新業績顯示,AI算力需求猛增,推動臺積電Q2淨利潤激增61%,預計2025年以美元計算的銷售額將增長30%左右,高於此前“接近20%中段”的增長預期,主要得益基於3nm和5nm先進製程技術的AI芯片訂單持續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