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11%,北强南弱特征明显

根据崔东树的分析,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在国家两新政策的促进下,零售同比增长11%,显示出2-6月国内车市的强势增长。

北强南弱特征明显。北方车市2025年6月较上年同期的份额增加3.3个百分点,2025年较2019年的北方份额增5.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车市这几年在不断的走强之中,从2023年到2024年逐步的较好地增长,2025年6月仍然保持在7%的份额较高位水平。南方经济好,但车市较差,华东地区的6月车市同比下滑较大,华南也较差。

政策对区域结构的推动分析

补贴政策鼓励中低端,经济型车回暖,体现了政策的公平。随着双新补贴的推动,华北东北地区的A00级车表现优秀,大部分地区的A0级电动车也呈现较强增长态势,政策补贴让经济性电动车受益最大是政策公平性的核心体现,补贴鼓励小微型电动车发展的普及意义重大。

新能源实现在北方的跟进性加速普及。插混车型在北方省份的提升较快,面对低温的北方环境,插混替代燃油车的优势体现。纯电动在南方的接受度提升,实现全国的梯度电动化加速推进的良好走势。

区域市场结构变化分析

中国乘用车消费结构呈现SUV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SUV的表现主要还是在中西部相对表现较强,在东部地区相对表现偏弱一点,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区SUV的需求是比较旺盛,这与地形地貌相关。中西部地区以山区丘陵为主,SUV的市场需求相对比较大,SUV动力表现也相对较好,形成SUV较强的特征。由于今年国家两新的补贴中新能源补贴偏高,拉动了轿车市场的回升。而东部地区,尤其是像山东、河南、河北等这些地区主要在平原地区,同时也是因为这些地区纯电动轿车发展相对较强,形成的轿车市场的中低端产品成为主力,然后推动了私车普及的良好态势。

新能源市场结构分析

2025年新能源车表现相对较强,尤其纯电动插电、混动两者表现均是较好的态势。目前,传统燃油车在中西部和北方需求仍然比较大,燃油车占比还达到60%左右的比例,而在东部的平原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整体的新能源车占比就到50%以上的水平。6月的北方地区增长较快,也是插混占比提升明显的地方,体现新能源的拉动。

海南地区和天津地区,新能源车的占比已经达到了60%左右的水平,呈现相对较强增长的态势。像广东还有江浙等地区也达到50%左右的燃油车比例,新能源车也呈现纯电动大幅提升的较好比例。

车市结构变化分析

国家补贴补贴中低端的效果最佳,鼓励高端化难以持续,毕竟消费的回归理性最重要。今年大部分地区的两新补贴政策的扶贫和公平性较好,经济型车受益于补贴较大。随着国家对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补贴的补贴推进,新能源车相对燃油车获得更高的补贴的优势。由于中低端的新能源车价格相对比较低,在补贴相对均等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也得到有利的释放。

上海与北京的豪华车市场占比均是很高的,2025年自主快速发展,豪华车份额下降明显,而合资份额在大城市已经小于豪华车份额,而且份额下降较快,体现了自主对合资的替代效果明显。

地区 2025年6月市场份额变化 2025年较2019年市场份额变化
北方车市 增加3.3个百分点 增加5.7个百分点
东北地区 保持7%的份额较高位水平 -
华东地区 同比下滑较大 -
华南地区 表现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