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發佈《全球股票策略更新報告》:AI板塊成美股核心驅動力,短期需警惕通脹與估值風險

摩根大通在其最新發布的《全球股票策略更新報告》中指出,儘管面臨關稅、移民等增長阻力,美股企業依靠AI技術快速滲透、強勁的資本支出和韌性消費實現了健康的盈利增長。報告同時提醒,短期需警惕通脹反彈和高估值風險,而中長期則看好AI和政策紅利下的市場潛力。

美股盈利強勁但短期承壓

報告認爲,美股企業盈利增長的核心支撐來自四個方面:

支撐因素 詳細情況
AI加速落地 AI技術滲透推動效率提升,成爲盈利增長關鍵引擎。
資本支出(Capex)強勁 企業投資意願旺盛,爲長期增長奠基。
消費者韌性 美國消費者支出同比增長4.1%,其中可選消費增長5.3%,Z世代/千禧一代消費增長7.0%。
美元走弱 利好出口企業,間接提振盈利。

《宏偉法案》(OBBBA)的前期支出落地,也在部分抵消關稅與移民帶來的增長阻力。

然而,報告也指出了短期三大風險:

風險因素 詳細情況
高倉位與高估值 投資者倉位處於高位,市場估值偏貴,高貝塔股投機行爲加劇。
通脹反彈壓力 關稅引發的通脹開始抬頭,可能限制美聯儲降息路徑。
季節性弱勢 9-10月是歷史上美股表現較弱的時段。

摩根大通建議,投資者可通過期權工具對沖CPI風險。

AI板塊:佔標普500市值43%,成絕對核心驅動力

標普500中約30只AI相關股票,合計佔據指數43%的市值,且自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以來,几乎贡献了標普500全部收益與大部分盈利增長。

過去一年,這些AI企業在資本支出與研發(R&D)上合計投入約8000億美元,且未來12個月投資支出預計增長33%。

摩根大通旗下“AI/數據中心/電氣化”籃子(JPAMAIDE指數)始終領跑市場,若该指數跌破50日均線,或引發更廣泛的市場回調。

消費與回購:美股的“雙支柱”

美國消費者當前處於近60年最佳財務狀態,家庭債務與資產比率降至196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報告預計,未來降息將成爲消費催化劑。

標普500股票回購公告規模年初至今已達9580億美元,遠超過去三年同期6440億美元的均值,疊加7000億美元股息,股東總回報規模已超過澳大利亞、韓國、意大利等多數國家的股市總市值。

通脹與政策:OBBBA法案託底,CPI成短期關鍵

摩根大通proprietary通脹領先指標(PM Quantitative Inflation Index,QI)顯示,美國通脹存在回升趨勢,而關稅對耐用品通脹的影響已開始顯現。若8月CPI數據高於預期,當前“金髮女孩”市場格局或面臨調整。

《宏偉法案》(OBBBA)的前期支出落地,成爲抵消增長阻力的關鍵。報告預計,2025-2026年該法案將帶來3730億美元新增赤字支出,重點投向AI、數據中心、電氣化與國防領域。

投資策略:短期防禦,中長期聚焦AI與優質成長

摩根大通建議,短期規避高貝塔,關注低波動與通脹受益股。中長期則看好AI板塊,預計2026年初標普500有望升至7000點。

風險提示包括長期利率上行、高貝塔股回調和AI板塊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