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在印度生產iPhone 17,重塑全球供應鏈

蘋果公司(AAPL.US)決定在印度生產供應美國市場的所有iPhone 17機型,這一戰略舉措標誌着蘋果對印度市場的戰略投入加大,以及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重塑。根據Canalys的數據,美國市場近80%的iPhone從印度進口,預計上半年進口量爲1860萬臺,佔比較一年前的53%大幅提升。

印度製造的戰略意義

蘋果的“印度製造”策略不僅降低了對中國大陸製造的依賴,規避地緣政治和關稅風險,也反映了印度作爲一個成熟且具備高精度、大規模生產能力的智能手機制造中心的崛起。中國手機品牌如OPPO、vivo、小米等在當地的長期競爭推動了當地智能手機制造產業的升級。

印度的產業進化獲得了實質受益,外商投資促進了當地產業的發展。然而,蘋果並未完全依賴印度製造,效率和產能是其考慮的雙重因素。據供應鏈行業專家王多透露,東南亞工廠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產能爬坡才能達到中國大陸的製造水平。

印度製造的產能與技術進步

市場機構Omdia的數據顯示,2024年蘋果iPhone的全球出貨量爲2.259億部,而2023年爲2.291億部。印度iPhone的製造產能邁過2億部关口,纔有機會滿足蘋果的全球市場需求,這需要長期的產能規劃和供應鏈支持。

蘋果在印度的產能佈局遵循了一項結構化的多年計劃,從基礎組裝切入,逐步實現新產品投產的完整能力。隨着塔塔電子、富士康的持續投入,印度生產線的技術也在同步提升,引入了自動化精密機器人和先進質量控制系統。

年份 全球出貨量(億部)
2023 2.291
2024 2.259

印度製造的經濟影響

蘋果的印度製造項目已吸納約15萬名員工,其中女性員工比例高達70%-80%,主要承擔組裝類崗位。組裝工人月薪約爲1.5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250元),並享有免費餐飲、交通和保險等福利。

印度工廠的良率已大幅提升,早期只有50%的水平。在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間,蘋果在印度的出口額達到220億美元,而在隨後的四個月(2025年4月至7月)也已實現75億美元。這一擴張創造了數萬個直接與間接就業崗位,覆蓋組裝生產、零組件製造、物流管理及質量檢測等多個領域。

供應鏈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印度電子製造業在高速擴張,但仍面臨供應鏈本土化、成本控制以及外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等挑戰。高端零部件的短缺問題持續存在,導致生產延誤和製造成本提高約10%-20%。若能實現印度本土零部件生態系統的大幅垂直整合,有望降低這些成本5%-15%。

未來5-7年,印度需要持續投入約150-200億美元,重點用於半導體工廠、精密製造和質量檢測能力的建設。儘管如此,iPhone“印度製造”也未消除蘋果在關稅方面的不確定性,這種風險隨着美國與印度之間的關稅爭端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