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年期國債拍賣:主要交易商獲配比例創歷史新低

美國財政部週三舉行的390億美元10年期國債月度拍賣中,華爾街主要交易商獲配比例降至4.2%,創下自2003年財政部開始公佈投標數據以來的最低紀錄。這一結果凸顯了在不斷擴張的美國國債市場中,主要交易商參與度正持續下降。

目前,美聯儲指定的主要交易商共有25家,必須參與所有國債拍賣,並承擔承銷和市場流動性提供的職責。然而,本次拍賣中,僅有4.2%的國債被分配給主要交易商的自營賬戶,其餘全部流向直接投標者和間接投標者兩大類別。直接投標者包括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養老金等機構,間接投標者則涵蓋海外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等全球投資者。

此前7月的一次7年期國債拍賣中,主要交易商獲配比例也僅爲4.1%,創下常規國債拍賣的歷史最低水平。週二進行的3年期國債拍賣同樣刷新了該期限品種的最低紀錄。這一趨勢表明,主要交易商在國債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正被長期削弱。

業內人士指出,主要交易商獲配比例長期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美國國債市場規模不斷擴張,而主要交易商的資金實力增長卻未能同步,導致其承接新發債券的能力逐漸被稀釋;二是指數型共同基金和交易型基金(ETF)等被動投資工具崛起,這類基金爲了匹配基準指數成分,會自動配置國債,成爲新的主要買盤力量,分流了交易商的份額。

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主要交易商幾乎壟斷了美國國債的初級分銷市場,通常能獲得80%以上的拍賣分配比例,最低也不低於60%。而如今,這一格局已徹底改變。

從市場角度來看,主要交易商獲配比例過低並不一定是壞事。由於更多國債流向長期投資者,意味着這些債券被賣出的壓力較小,有助於緩解二級市場拋壓,進而穩定收益率。然而,前BTG Pactual美國資產管理公司合夥人、前主要交易商國債交易員John Fath警告稱,這一趨勢也可能帶來隱患。他指出,若主要交易商頻繁在拍賣中被“邊緣化”,將削弱其投標積極性,甚至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出現交易商完全被擠出拍賣的情況。

Fath表示,這將給那些必須參與投標、提前對沖的交易員帶來痛苦。如果主要交易商在拍賣中未能如願獲配,往往不得不在二級市場以更高價格回購債券,這可能導致收益率急劇下行,觸發類似於週三拍賣後的市場短期大幅反彈。他還強調,如果自己是財政部或紐約聯儲,將會對這一趨勢感到擔憂。

隨着美國財政赤字高企、國債發行規模不斷創紀錄,投資者結構的轉變已成爲長期趨勢。長期資金如全球央行和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正逐漸成爲美債拍賣的主力,而主要交易商的作用則從主導分銷轉向維持流動性和市場調節。分析人士認爲,若這一趨勢延續,美國國債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或將更加依賴海外投資者和被動資金的配置行爲,市場波動性也可能因此加大。對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平衡主要交易商的激勵與市場競爭,將成爲未來數年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