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薪資增長與消費韌性,歐洲財政挑戰及日本政策寬鬆

根據美銀內部數據,9月份美國就業增長速度繼續放緩,但各收入階層薪資普遍上漲,尤其是高收入羣體。經濟學家克勞迪奧·伊裏戈延和安東尼奧·加布裏埃爾在報告中指出,薪資上漲與穩健的消費支出相結合,表明美國經濟增長仍具備韌性,儘管勞動力市場有所降溫。

數據顯示,儘管高收入家庭境況更佳,中低收入羣體的支出也在增加,爲總消費的穩定提供了支撐。兩位經濟學家認爲,勞動力市場的再平衡主要由移民政策收緊導致的供給端變化推動,而非經濟疲軟的信號。他們警告,美聯儲若採取過於激進的寬鬆政策,可能會面臨需求過度刺激的風險。

歐洲財政挑戰

在歐洲,美銀經濟學家警告,法國政治危機導致總統馬克龍難以推動預算案通過,使得將財政赤字降至GDP的5%以下變得“不切實際”。預計即使組建中間派聯合政府,2026年法國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仍將維持在5%左右。

英國方面,美銀預測秋季預算案可能顯示財政空間將縮減200億至300億英鎊。財政大臣傑里米·亨特可能通過多項小規模增稅措施來彌補資金缺口,以避免實施可能引發政治反彈的大幅開支削減。

日本政策寬鬆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帶來財政與貨幣寬鬆新氛圍。儘管她支持擴張性財政政策,具體規模目前仍不確定。美銀預計日本央行將維持漸進式緊縮路徑,下次加息預計在2026年1月,此後大約每六個月加息一次。

人工智能投資爲美國增長注入動力

美銀經濟學家指出,人工智能(AI)熱潮仍是美國投資的主要驅動力。2025年上半年,AI相關領域對美國季度GDP增長的貢獻率約爲1.5個百分點。超大規模科技企業預計明年資本支出將增長1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估計可達0.3個百分點。

儘管外界擔憂AI可能導致工人失業,但美銀目前尚未發現大規模失業的證據。在AI應用率較高的白領行業,就業增長反而更爲強勁。

展望:財政壓力與技術韌性的碰撞

美銀《全球報告》強調,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財政脆弱性與私營部門投資的結構性韌性之間差距正不斷擴大。法國、英國和日本仍在應對財政約束難題,而美國經濟卻持續超出“放緩預期”,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薪資增長勢頭、消費韌性,以及人工智能應用的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