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才法案》确立稳定币监管规则,金融公司准备推出链上金融体系

美国《天才法案》(GENIUS法案)为稳定币设定了联邦规则和官方指导方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7月18日签署使之成为法律。这项法律旨在促进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的使用规模,可能为数字资产成为日常支付与跨境转移资金的方式铺平道路。

稳定币的使用近年来激增,尤其在加密交易者在比特币与以太币等其他代币之间进出资金时,以及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的渗透率加速增长。稳定币通过锚定美元、欧元、黄金等核心储备资产来维持稳定价值比例,开始步入全球金融市场的主流资产领域。

稳定币本质上是“链上的美元”,用高流动性美元资产(现金、短期美债) 1:1 做底层抵押。这种新型支付载体提供了稳定与高效的结合,资本市场看到了“数字美元化”的商业潜能。高利率以及加息周期令这些储备赚取可观利息,为稳定币发行商们(如Circle、Tether)带来接近银行级利润,同时也提供“准货基”收益。

金融公司和零售公司正在酝酿各自的稳定币战略,以抓住稳定币所提供的即时支付与极速跨境结算的重大机遇。传统银行处理支付轨道上的审查款项可能需要数日,涉及跨境交易时则往往更久。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考虑发行稳定币的公司甚至包括沃尔玛和亚马逊。加密货币爱好者们热议的“代币化”以RWA(Real-World Assets,现实资产上链)为核心,包括国债、贷款、基金份额、房地产、应收账款、碳信用等可衡量价值的传统金融/实体资产上链条。花旗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月度稳定币结算量已达6,500–7,000亿美元,传统银行业巨头们陆续计划发行自有稳定币。

RWA概念描述为“将有形或离链资产的所有权,通过智能合约发行的代币在区块链上表示”。代币化让这些资产获得统一的共享账本、实时结算与可编程属性,从而降低交割风险并提高效率。Ripple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33年实现代币化的现实资产规模(以RWA为核心)或将超过18万亿美元,预计自2025年以来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有望达53%。

然而,一些专家表示,这项新法律不会立刻“打开闸门”。企业对稳定币的“新机会”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复杂考量,既涉及监管与货币战略层面也涉及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层面。

企业首先需要确定其稳定币的具体用途。例如,零售平台可以向顾客提供稳定币用于购物路径,这或许会吸引对加密货币交易更熟悉的用户。一些公司则可能将其用于内部的跨境支付,因为稳定币可以实现近乎即时、且费用通常低得多的跨境支付,但是面临加密货币资产安全的相关问题以及面临黑客威胁的概率也将随之提升。

对于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而言,稳定币将带来新的合规成本与监管要求,因为《天才法案》要求发行方遵守反洗钱与“了解你的客户”(KYC)等核心监管要求。

华尔街金融巨头美国银行与花旗集团正积极考虑发行自有的稳定币,而不是直接采用泰达币等现有稳定币。其他如摩根士丹利则在密切关注稳定币领域的发展趋势。

在稳定币正式上线前,华尔街传统银行巨头们往往需要权衡多项因素,其中包括持有代币可能如何影响流动性监管要求。根据现行的美国银行业法规,将稳定币等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银行,可能被要求持有更多资本。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发行稳定币。与其他加密货币类似,稳定币是在区块链上创建的——一种记录交易的数字化账本。当今已有数百条区块链网络存在,其中以太坊与Solana是两条最受欢迎的底层区块链网络。

尽管《天才法案》已签署成法,但一些具体细则的生效日期可能要到数年之后;与此同时,联邦银行监管机构预计将出台规则,以填补某些监管空白。